首頁 文學欣賞

四、中國當代詩歌概況

字體:16+-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文藝為廣大群眾服務的方針的指引下,創作出了一批真實再現了曆史的和現實的革命鬥爭的作品,獲得了初步的豐收。詩人艾青、田間、何其芳、郭沫若、戴望舒在到1966年的17年間,創作大量的優秀的詩篇。十年浩劫期間,詩歌創作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凋零景象。但是,許多文藝工作者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在鬥爭中思索,於憤懣中抗爭,特別是“天安門詩歌浪潮”,預示著文藝的春天的來臨。1976年,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思想解放的洪流衝開了多年禁錮的閘門,出現了文藝的複興,湧現了大量的符合時代特點的詩歌作品,繁榮了當代文壇。其中以公劉、流沙河、邵燕祥為代表的第一代詩人,他們被稱為“歸來者”,經過又一次鬥爭的洗禮,他們老而彌堅、老當益壯,創作依然引人注目;第二代是指“朦朧派”詩人,以舒婷、北島、顧城和江河為代表,他們的詩歌具有強烈的英雄主義傾向和悲劇色彩,具有同樣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因此集體意識很強,有共同的詩歌主題,多采用意象化形式進行創作,也稱為“迷惘的一代”;第三代崛起於20世紀80年代,以韓東、於堅、歐陽江河等為代表,他們的作品中充滿個體生命的色彩,充分表達個體意識、平民意識,大多以口語入詩,風格質樸不加雕飾,他們也被稱為“新生代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