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欣賞

二、詩歌欣賞技巧

字體:16+-

詩歌賞析方法的形成應當依據詩歌的內在結構。這一結構可分為曆史文化背景、傳達介質、基本元件、審美內涵和風格特色、表達技巧六個層麵。詩歌賞析的思路大體上可按照這個結構進行理解和分析。

(一)了解作品背景,熟悉詩歌語言

從背景入手把握作品是文學欣賞的普遍規律。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就發出過“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的提問,當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後人借此發揮,形成了我國古代文論中影響重大的“知人論世”說。詩歌是言誌抒情的表達形式,與表現特定情景事件的敘事性作品相比,其背景的意義更顯重要。

詩歌賞析所應了解的背景資料包括作家和作品兩個方麵。作家的背景主要指生活經曆、精神個性、文化環境和時代特色,這些都不可避免地在作品中留下印記,甚至直接構成了作品的特定內涵。

作品背景主要是指創作的緣起、經過以及所涉及的人物、事件與典故。有些古代詩歌講究用典,一個典故即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意蘊單元。用典可以開闊表現空間,豐富作品內涵,但典故卻增加了欣賞的難度——不熟悉背景便不能準確地理解作品。比如下麵的例子:

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李商隱的這首絕句旨在諷刺唐玄宗父奪子妻的醜惡行徑。故事說的是唐玄宗新冊封楊玉環為貴妃,大宴群臣。而玉環原是壽王李瑁的妻子,被皇帝老子變戲法似的奪了去。因此,李瑁有難言之隱,宴後回去睡不著。薛王李璃沒有精神負擔,所以能夠開懷暢飲,酣然大睡。了解了這個典故,顯然有益於理解作品的深意。

一般而論,如果有注釋,作品中所涉及的事件背景、環境背景是不難掌握的。但由感情體驗、宗教意識、文化人格所構成的心理背景就需要讀者悉心領會了。比如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之類的詩句大都以深沉苦澀的人生感慨為心理背景。對它們的把握就不能僅依賴學識,而更應倚重讀者自己的生活經曆和生命體驗。因為詩歌欣賞的本質正是生命體驗的溝通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