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的含義
文章是個很常見的名詞,我們一般把連綴在一起的文字籠統地稱為文章。《周禮·考工記》說:“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意思是說青色和紅色交錯叫做“文”,紅色和白色交織稱為“章”,合起來則是文采的意思。這是最早出現的文章。
《詩經·大雅·**》的詩序中說“厲王無道,天下****,無綱紀文章”,這裏的文章是禮樂、法度的意思。
到了漢代的時候,雖然《古詩十九首》中還有“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章還是以近乎本意的“花紋”出現,但幾乎同時期的《史記·儒林傳》中則有了“文章爾雅”的說法,意思是文章寫得很純正。到三國時期,曹丕《典論·論文》中有言曰“蓋文章,經國之大業”,這時的“文章”意義大致與現在相同了。
總結前輩學者的觀點,我們可以把文章的概念表述如下:
能夠反映一定社會生活,表現一定主題的,用一定結構形式組織起來的,相對獨立、完整的書麵語言,就是文章。
由此可見,文章具有兩個基本特點:
從內容上說,文章是社會生活、客觀事物的反映。列寧說:“物、世界、環境是不依賴於我們而存在的。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意識隻是外部世界的映象;不言而喻,沒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賴於反映者而存在的。”對文章來說,“被反映者”就是社會生活、客觀事物。沒有社會生活和客觀事物就沒有文章。
如果柳宗元沒有被貶謫到永州,我們就無法讀到他的《永州八記》,恐怕他也寫不出膾炙人口的《捕蛇者說》。
從形式上說,文章反映社會生活的手段是語言,語言是文章的主要工具,是文章的第一要素。
(二)文體的含義
寫作者應具備文體意識。所謂文體意識,即作者對文章體裁及特點的心理把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