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劍峰
陶行知先生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熱愛祖國,心係人民,自1917年回國後便積極探索改造中國舊傳統教育的途徑,積極推行鄉村教育、平民教育,希望通過教育來提高國民素質。“九一八”事變後,民族危機日益嚴重,陶行知先生積極推行“普及教育”,並於1932年在上海創辦“山海工學團”,倡導小先生製。1935年陶行知先生又組織了流動學校國難教育社“新安旅行團”繼續堅持普及教育,通過教育來救國。陶行知先生總結了他推行平民教育的經驗和教訓,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讓全中國的窮苦百姓能接受教育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心願。陶行知畢其一生都在進行大眾教育、平民教育的教育實踐。1923年8月,先生辭去東南大學教職,為“平民教育”運動積極提倡,四處奔走。事實上,在從美國歸來的那一刻起,陶行知就立下了“要使全國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機會”的宏願,明確提出“平等教育”的概念。先生說:“少爺小姐有的是錢,大可以為讀書而讀書,這叫做小眾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眾教育,為生活的教育。”“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須使平民教育下鄉。開展鄉村教育絕非易事,它需要一批有誌之士全心全意為之奮鬥。”“我們已經下定了決心,要籌募一百萬元基金,征集一百萬位同誌,提倡一百萬所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1923年6月,陶行知與同是從美國學成歸國、倡導平民教育的晏陽初以及其他一些人在上海組織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陶行知親自編寫《平民千字課》的教材來代替《三字經》《百家姓》等舊式識字課本,因為此時他認為“平民教育是改造社會環境的一個重要方法”,平民教育“可以推定國家命運”,要“用四通八達的教育來創造一個四通八達的社會”。在南京、安慶、北京、南昌等地都留下了陶行知的足跡,他在那裏創辦平民讀書處和平民夜校。陶行知還把教育的對象擴大到貧困的農村,他鼓勵暑期留校的同學們每晚教鄰近的平民識字,把文化知識普及給勞苦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