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甲骨文被發現之後,出現了學者使用毛筆書寫的甲骨文字,這種古老的字體自此煥發出新的藝術生命力,成為書法園地裏一朵燦爛的奇葩。
殷商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餘年,是古文字學家研究我國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係統的資料,在我國的文字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時也是我們當今社會研究和弘揚古文字書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財富之一。甲骨文裏保存了不少商代政治、經濟和科學技術等方麵的寶貴資料,也是曆史學家和古代科技史家研究的第一手資料。用毛筆書寫甲骨文,並像其他書體那樣講究執筆、用筆、點畫、結構、章法等,把甲骨文作為一種書法藝術來對待,應該是羅振玉等學者集甲骨文字書寫楹聯以後的事情了。自此,在甲骨學研究的基礎上,又出現了甲骨書法這一新的書法藝術體式。
1921年前後,羅振玉先生在甲骨文研究之餘,首先集甲骨文字用毛筆寫成楹聯。後於1921年以《集殷墟文字楹帖》為書名付印。這是一部最早的甲骨文書法集,是甲骨文書法時代的大事,使這種古老的書體為現代人服務。盡管羅氏說:“用作臨池之用,”[2]但印行出來,傳播開去,受到甲骨學者、書法家的廣泛注意,真正把甲骨文書法引導到書法園地裏。其後章鈺、高德馨、王季烈等人,也紛紛集甲骨文字為聯,形成一種風氣。
1927年羅振玉將自己和其章鈺、高德馨、王季烈三人作品集為《殷墟文字楹帖匯編》由東方學會石印出版,共收400餘聯,四言、五言、六言至十言不等。在甲骨文可識不足千字之時,他能集出這樣多的楹聯,可謂極變化之能事,創甲骨書法之奇觀。
羅振玉寫甲骨文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臨寫原刻辭;另一種便是集聯(見圖3-6)。羅氏多取法體勢開闊宏偉、結構謹嚴的一期卜辭,並以金文篆法書寫,線條堅實爽利,結構嚴謹樸實,古意盎然,個人風格又極其明顯,成為甲骨書法的開拓者和創造者,對此後的甲骨文書法影響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