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就是指事先的策劃。策劃真正開始引人矚目,並以一種相對獨立的職業分工麵貌出現,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策劃流行,策劃走俏,成為90年代中後期中國電視業一道新的獨特景觀。”[1]
一、我國電視新聞策劃的發展
電視新聞策劃是在電視新聞傳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國電視已經走過50餘個年頭,從起步到發展,到不斷改革和深入,伴隨著電視新聞改革的不斷深化,電視策劃也逐漸獲得認可,成為優化信息傳播的有效手段。
(一)電視新聞傳播的起步期
1958年5月1日,第一條新聞紀錄影片《到農村去》在當天誕生的北京電視台播出,揭開了我國電視新聞傳播的序幕。5月15日,北京電視台播出第一條消息類新聞《圖片報道·東風牌小轎車》,由新聞圖片與解說組成。6月1日,播出電視台記者拍攝的第一條新聞片《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雜誌創刊》。10月1日,電視首次轉播了天安門廣場國慶九周年閱兵和群眾遊行的實況。11月2日,出播音員圖像播出《簡明新聞》,每日每次5分鍾,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供稿。從此,圖片新聞、口播新聞和電視新聞(當時特指電視新聞紀錄影片)這三種形式成為中國電視新聞最常用的報道形式。
在我國電視發展初期,人們在強調新聞單位是黨和政府“喉舌”的理論觀點統攝之下,對電視新聞的特性、規律還沒有深入的認識。正如北京電視台成立時的三大任務——“宣傳政治、傳播知識和充實群眾文化生活”[2]。電視在新聞傳播內容和方式上也主要依賴通訊社和報紙,自製新聞量很少、時效性差,地方台則以轉播中央台節目為主,自辦節目能力很差,且節目品種單一、內容單調。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策劃”的概念,事實上,電視台推出的一係列節目,包括每個節目的內容、形式和編播都是經過所有成員認真思考、仔細推敲、反複討論的,就某種意義而言,策劃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