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導入
四隻毛毛蟲的故事
毛毛蟲都喜歡吃蘋果,有四隻要好的毛毛蟲,都長大了,各自去森林裏找蘋果吃。
1.第一隻毛毛蟲
第一隻毛毛蟲跋山涉水,終於來到一株蘋果樹下。它根本就不知道這是一棵蘋果樹,也不知樹上結滿了紅紅的可口的蘋果。當它看到其他的毛毛蟲往上爬時,就稀裏糊塗地跟著往上爬。沒有目的,不知終點,更不知自己到底想要哪一種蘋果,也沒想過怎麽樣去吃蘋果。它最後也許找到了一顆大蘋果,幸福地生活著;也可能在樹葉中迷了路,過著悲慘的生活。大部分的毛毛蟲都是這樣活著的,沒想過什麽是生命的意義,為什麽活著。
這隻毫無目標,沒有自己人生規劃的糊塗蟲,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遺憾的是,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像第一隻毛毛蟲那樣活著。
2.第二隻毛毛蟲
第二隻毛毛蟲也爬到了蘋果樹下。它知道這是一棵蘋果樹,也確定它的“蟲”生目標就是找到一顆大蘋果。問題是它並不知道大蘋果會長在什麽地方。但它猜想:大蘋果應該長在大枝葉上吧!於是它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支的時候,就選擇較粗的樹枝繼續爬。於是它就按這個標準一直往上爬,最後終於找到了一顆大蘋果,這隻毛毛蟲剛想高興地撲上去大吃一頓,但是放眼一看,它發現這顆大蘋果是全樹上最小的一個,上麵還有許多更大的蘋果。更令它泄氣的是,要是它上一次選擇另外一個分枝,它就能得到一個大得多的蘋果。
這隻毛毛蟲雖然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但是它不知道該怎麽去得到蘋果,在習慣中的正確標準指導下,它做出了一些看似正確卻使它漸漸遠離蘋果的選擇。
3.第三隻毛毛蟲
第三隻毛毛蟲也到了一棵蘋果樹下。這隻毛毛蟲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大蘋果,並且研製了一副望遠鏡。還沒有開始爬時就先利用望遠鏡搜尋了一番,找到了一顆很大的蘋果。同時,它發現當從下往上找路時,會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種不同的爬法;但若從上往下找路時,卻隻有一種爬法。它很細心地從蘋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處的位置,記下這條確定的路徑。於是,它開始往上爬了,當遇到分支時,它一點也不慌張,因為它知道該往哪條路走,而不必跟著一大堆毛毛蟲去擠“獨木橋”。比如說,如果它的目標是一顆名叫“教授”的蘋果,那應該爬“深造”這條路;如果目標是“老板”,那應該爬“創業”這個分支。最後,這隻毛毛蟲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結局,因為它已經有了自己的計劃。但是真實的情況往往是,因為毛毛蟲的爬行相當緩慢,當它抵達時,蘋果不是被別的蟲捷足先登,就是已熟透而掉到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