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美育效應

總序

字體:16+-

1.曆史的背影

時間如車輪,飛快旋轉。

離開20世紀的1986年,已掠過30載。那年,我的碩士導師劉兆吉先生(1913—2001)在首創“美育心理”(1983)[1]概念與學科基礎上,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美育心理研究”,所主創的《美育心理研究》(1993)獲四川省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4)[2]等,都堪稱中國心理學史、美育史、教育史上第一。劉兆吉先生在他伏案整理資料的桌前發病,送到醫院再也沒能回來。桌上翻開的那張報紙,醒目的文章標題《美與物理學》(楊振寧),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裏。

離開20世紀的1996年,已掠過20載。那年,繼承先生開創的事業,我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八五”項目“審美教育對學生素質全麵發展影響的實驗研究”,獲教育部全國高等師範院校麵向基礎教育改革一等獎;總編的《跨世紀美育科研成果書係》(1996—2000),從美育實驗、理論體係到覆蓋幼小中大的學校“美育綜合課”教材,首次建構了學校美育係統。與中央教科所白天佑教授主持的以立體折紙為主要載體的大美育遙相呼應,我們被學界合稱為“大美育”。此後,我又連續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九五”“十五”“十一五”美育項目,主編出版了《新世紀美育科研成果書係》(2000—2005)、《文理藝大綜合課程與教學設計書係》(2006)等。

離開21世紀開端的2000年,已掠過16載。那年,在新一輪美育項目開題會上,我揮淚告別大家,師從導師黃希庭先生攻讀博士學位,潛心探究審美認知和美育的心理規律。為支持審美與藝術心理的學術發展,黃先生在他領銜的基礎心理學博士點中,增設了“審美認知”方向(2005),在應用心理學博士點中增設了“應用審美心理”方向(2008)。以此為重要基礎之一,我校成功申報了“美學”博士點,其中設“美育與審美心理”方向。黃先生作為心理學專家,力挺學生跨界創新,為美育事業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