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人、氐人、白馬人,這一群體在今天的民族分類下顯得有些尷尬,無論是外界的爭論還是內部的認同其實都無法得出一個確定的結果,原生性、場景性和工具性的認同特點共同存在於今天的白馬人心中。在民族—國家體係下的民族分類中各方學者發表意見,而白馬人對關於自己的族體歸屬的討論中隻是較為旁觀地成為曆史的參與者,[23]但今天的白馬人在實際的生活中則更加靈活、有策略地運用這一身份。在給統戰部剛上任的領導敬酒時,鄉長一定說自己是藏族,但這幾年在他心裏一直有個心願就是要去仇池山轉一圈,因為他覺得那是他們祖先生活的地方;他們不喜歡別人再來研究族屬問題,但在今天的許多場合又常常特意表達出自己與藏族、羌族的區別與差異,也對邀請了很多專家參與的白馬人民俗文化研討會抱有很大期望……
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舞蹈承載著族群的集體情感、集體觀念,從曆史走來又向未來奔去,其外部呈現出一種在混融與雜糅的同時主動保存自我的文化特點,內部又呈現出場景性與層次性的認同特點。無論是村寨儀式中的集體活動,還是對外展示中的舞蹈表演,都是白馬人對生活福祉的追求。對內舞蹈是族群知識的傳遞、集體情感的宣泄、村寨秩序的維護、集體意義的表達;對外舞蹈則是塑造文化、突顯形象、獲取資源的途徑……
從白馬人的舞蹈為起點我們可以看到,當下舞蹈學科中的民族舞蹈以民族為單位,是對現有民族分類體係的身體表達與強化。從民族—國家體係出發,民族舞蹈的建構是十分必要的,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東方紅》到今天的《複興之路》,少數民族舞蹈一直是中國舞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板塊下集中了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還有越來越多的西南少數民族的舞蹈,這些舞蹈雖然強調保留本民族文化,但更多地在以差異性為前提進行抽象與創造。在民間則與本文呈現的白馬人的舞蹈一樣,處於雜糅、混溶的狀態。由此可以說,以風格為標示的民族舞蹈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一個建構的過程,若是將民族舞蹈本質化或同質化,則對許多舞蹈現象無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