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曆史唯物主義

一、關於社會的本質和存在方式

字體:16+-

關於社會的本質問題,是唯物主義曆史觀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社會的存在方式問題則是社會本質問題的深化和展開。

物質性是社會的本質,這是我國哲學界長期以來的共識。的確,社會是物質的,唯心主義曆史觀的重大缺陷之一,就是否定社會的物質性。但是,由此認為物質性是社會的本質,卻未必正確。這是因為:(1)自然界也是物質的,物質性實際上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共性,物質性是社會本質的觀點沒有揭示出人類社會的本質特征;(2)否定社會的物質性當然是唯心主義曆史觀,但承認社會的物質性卻未必就是唯物主義曆史觀,自然主義曆史觀就承認社會的物質性,而且從客觀的自然規律導出所謂客觀的曆史規律。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哲學界重新認識並進一步探討了社會的本質問題,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和突破。這種進展和突破集中體現在確認社會本質上是實踐的。實際上,確認實踐是社會的本質,這並非發現“新大陸”,是“重歸”馬克思。不是別人,正是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明確提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馬克思的這一論斷準確而深刻地提示了社會的本質,表明實踐的觀點是唯物主義曆史觀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第一,從人類社會的起源來看,社會本質上是實踐的。勞動是人“把自己和動物區分開來的第一個曆史行動”,也是人類的“第一個曆史活動”[1]。這就是說,勞動是使人類社會從自然界獨立出來的基礎,又是人類社會區別於自然界的特殊本質的標誌。正如馬克思所說,“一當人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的時候……人本身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2]。

第二,從人類社會的內容來看,社會本質上是實踐的。無疑,人是社會的主體,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是社會存在的第一個前提。但是,社會並不是個人的簡單相加,而是人們之間各種關係的綜合,其中,人們之間的經濟關係、政治關係和思想關係構成了社會的基本內容。問題的關鍵在於,實踐是全部社會關係得以形成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