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就意識形態表現為自在的存在、“獨立性的外觀”而言,它是虛假的;就意識形態與現實社會生活的必然關聯而言,它又是真實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形而上學就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或者說,是以意識形態的方式發揮其政治功能,從而為統治階級政治統治辯護和服務的。形而上學之所以成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是因為形而上學中的抽象存在與資本主義社會中“抽象統治”具有同一性。“個人現在受抽象統治,而他們以前是互相依賴的。但是,抽象或觀念,無非是那些統治個人的物質關係的理論表現。”[48]“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係在觀念上的表現,不過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係。”[49]
這就說明,現實社會中抽象關係的統治與形而上學中抽象存在的統治具有必然關聯性及同一性。用阿多諾的話來說就是,形而上學的同一性原則與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同一性原則不僅對應,而且同源,正是在商品交換中,同一性原則獲得了它的社會形式,離開了同一性原則,這種社會形式便不能存在。所以,形而上學的同一性就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或者說,形而上學的同一性以意識形態的方式在資本主義社會發揮其政治功能。
“哲學隻有通過作用於現存的一整套矛盾著的意識形態之上,並通過它們作用於全部社會實踐及其取向之上,作用於階級鬥爭及其曆史能動性的背景之上,才能獲得自我滿足。”[50]哲學總是以抽象的概念體係反映著特定的社會關係,體現著特定階級的利益和價值訴求。哲學既是知識體係,又是意識形態,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種信念。馬克思自覺地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在馬克思那裏,形而上學批判進行到一定程度必然展開意識形態批判。在這種雙重批判中建立起來的曆史唯物主義,不僅是客觀認知某種規律的知識體係,更重要的,是批判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我們不能從西方傳統哲學、“學院哲學”的視角去理解曆史唯物主義,而應從形而上學批判與意識形態批判雙重批判的視野,從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這一新的實踐出發去理解曆史唯物主義。“馬克思留給(後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任務就是去創造新的哲學介入的形式,以加速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霸權的終結。”[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