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存訓
中國墨曆經漫長的發展過程,其起源或可追溯至三千年以前。在中國文明的貢獻上,墨與紙張及印刷可稱鼎足而三。墨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極為顯著,它不僅用於書寫,且兼具藝術品質及學術上的地位,向為文人學士所樂道。中國造紙工及印刷工的姓名事跡,今日所知甚少,可是數以百計的墨匠卻廣泛載錄於文獻。而曆代專門記述墨的專書,為數亦多。墨的評價早有定論:在中國,名墨精品價等黃金;在國外,東方及西方皆有中國墨的傳入和仿製。
從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後四世紀間,在甲骨、玉石、陶泥、簡牘、縑帛及紙張上以黑墨或彩色所書寫之實物,乃是中國最早用墨的例證。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後三、四世紀的一些墨塊實物,近年亦有出土,稍晚於此的墨製品仍見存於今。然因實物不多,且尚未予以詳細分析,故目前研究墨的質地、成分及製造,仍有賴文獻資料,惟古籍對於漢代以前的製墨方法,則甚少記載。
自漢至宋的一段時期,製墨原料多為鬆煙、膠,及其他添加物的混合品。在此之前,漆已用於書寫簡短文字於某種硬麵的物體上,但未廣泛用於一般書寫。此一時期也使用“石墨”,但範圍有限。宋代以降,動植物或礦物油的油煙用以取代鬆煙,至於所用顏料、接著劑及添加物,雖年代久遠,也無甚差異,但用料比例,各家製墨法容有不同。
在唐代以前即已製造具有多麵的棱柱形墨,在其平滑的表麵飾以圖案與書法,這在製墨史上可稱創舉。此類飾墨逐漸演進,各展巧思,自成一格,此後並製造鐫有組合紋飾的套墨,以供文人學士及宮廷賞玩。甚至發展為一種藏墨的好尚,使墨在書寫的實用價值以外,更加上賞玩的美學價值。
(一)墨在中國及其他文化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