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
昔蒼頡創業[1],翰墨作用[2],書契[3]興焉。夫製作上聖[4],立憲[5]者莫先乎筆。詳原其所由,究察其成功,鑠乎煥乎[6],弗可尚矣[7]!
惟其翰[8]之所生,於季冬[9]之狡兔,性精亟以慓悍,體遄迅以騁步[10],削文竹以為管,加漆絲之纏束,形調摶以直端[11],染玄墨[12]以定色,畫乾坤之陰陽,讚宓皇之洪勳,盡五帝之休德,揚****之典文,紀三王之功伐兮,表八百之肆覲[13],傳六經而綴百氏兮,建皇極而序彝倫。綜人事於晻昧兮[14],讚幽冥於神明。象類多喻,靡施不協。上剛下柔,乾坤位也。新故代謝,四時次也。圓和正直,規矩極也。玄首黃管,天地色也。
本文節選自《筆賦》,(東漢)蔡邕撰。萬安倫、杜建君據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初學記》點校。
【導讀】
《筆賦》是東漢蔡邕所做的一篇短小精悍的賦。雖僅有250餘字,但卻介紹了筆的製作要義,筆的製作方法,筆的功用以及筆中蘊含的天地之理。
蔡邕(133—192),字伯喈。陳留郡圉(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三國時期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曾官至左中郎將,後人稱他為“蔡中郎”。
蔡邕早年拒絕朝廷征召,後被征辟為司徒掾屬,任議郎等職,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後遭流放朔方,顛沛流離,於江南避難十二年。董卓掌權時,強召蔡邕為祭酒。三日之內,多次升遷。封高陽鄉侯。董卓被殺後,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歎而被下獄,不久便死於獄中,時年六十歲。
作為東漢末年的著名士族,蔡邕有著極高的文學素養和書法造詣。他精通音律,才華橫溢。除了通經史,善辭賦外,書法精於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極大。他生平藏書多至萬餘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多有佚失。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全後漢文》對其著作也多有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