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外出版原著選讀

【選文】 碑帖短長

字體:16+-

阮元

古石刻紀[1]帝王功德,或為卿士銘[2]德位[3],以佐[4]史學,是以古人書法未有不托金石以傳者。秦石刻曰“金石刻[5]明白”是[6]也。前後漢隸碑[7]盛興,書家輩出。東漢山川廟墓無不刊石[8]勒銘[9],最有矩法[10]。降及西晉、北朝,中原漢碑林立,學者慕之,轉相摹習[11]。唐人修[12]《晉書》、南北《史》傳,於名家書法,或曰善[13]隸書,或曰善隸草,或曰善正書,善楷書,善行草,而皆以善隸書為尊[14]。當年風尚,若曰不善隸,是不成書家矣。故唐太宗心折王羲之,尤在《蘭亭序》等帖,而禦撰《羲之傳》,惟曰“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而已,絕無一語及於正書、行草。蓋太宗亦不能不沿[15]史家書法,以為品題[16]。《晉書》具在,可以覆案[17]。而羲之隸書,世間未見也。

隸字書丹於石最難,北魏、周、齊、隋、唐,變隸為真,漸失其本。而其書碑也,必有波磔[18]雜以隸意,古人遺法猶多存者,重隸故也。隋、唐人碑畫末出鋒,猶存隸體者,指不勝屈[19]。褚遂良[20],唐初人,宜多正書,乃今所存褚跡,則隸體為多,間習南朝體書《聖教序》,即嫌飄逸[21],蓋登善深知古法,非隸書不足以被豐碑而鑿貞石[22]也。宮殿之榜[23]亦宜篆隸,是以北朝書家,史傳稱之,每曰長於碑榜。今榜不可見,而瓦當[24]、碑頭及《天發神讖碑》,可以類推。

晉室[25]南渡,以《宣示表》諸跡為江東書法之祖,然衣帶[26]所攜者,帖也。帖者,始於卷帛之署書,後世凡一縑半紙珍藏墨跡,皆歸之帖。今《閣帖》如鍾、王、郗、謝諸書,皆帖也,非碑也。且以南朝敕禁[27]刻碑之事,是以碑碣絕少,唯帖是尚[28],字全變為真行草書,無複隸古[29]遺意。即以焦山《瘞鶴銘》[30]與萊州鄭道昭《山門》字相校,體似相近,然妍態多而古法少矣。《閣帖》,晉人尺牘,非釋文不識,苟非世族相習成風[31],當時啟事[32],彼此何以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