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
總序
《困學紀聞》[1]:“石經有七:漢熹平則蔡邕,魏正始則邯鄲淳,晉裴頠,唐開成中唐玄度,後蜀孫逢吉等,本朝嘉祐中楊南仲等,中興高廟禦書。”
漢石經
《後漢書·靈帝紀》:“熹平四年春三月,詔諸儒正五經文字,刻石立於太學[2]門外。”
《儒林傳》:“熹平四年,乃詔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使天下鹹取則焉。”
《張馴傳》:“拜議郎,與蔡邕共奏定六經文字。”
《宦者傳》:“汝陽李巡等五人,稱為清忠。巡以為諸博士試甲乙科,爭第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賂定蘭台漆書經字,以合其私文者,乃白帝,與諸儒共刻五經文於石,於是詔蔡邕等正其文字。自後五經一定,爭者用息。”
本文節選自《石經考·漢石經》,(清)顧炎武著。萬安倫、龐明慧據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史部《石經考》點校。
【導讀】
《石經考》由顧炎武所撰,共考石經七種。顧炎武,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人,本名絳,字忠清、寧人,是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創立了一種新的治學方法,成為清初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誌》《音學五書》等。
明末清初之際,社會動**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極為尖銳[6],許多具有唯物主義思想的學者,如黃宗羲、顧炎武等人,大多都反對明末浮誇空談的學風,講求經世致用,並具有反對君主專製統治和民族壓迫的思想。黃、顧二人所提倡的學風對清代學術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進而影響了清代考據學的發展。而《石經考》正是在這個時代學者嚴謹治學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