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係列:論語

孔子的君子人生

字體:16+-

“君子”是孔子提到最多的一種人。《論語》以“君子”開篇,以“君子”卒章。開篇第一章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篇》)孔子把“學而時習”、“有朋自遠方來”、“人不知,而不慍”者,看成是君子。第二十篇最後一章說:“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堯曰篇》)在孔子看來,君子要順應天命,也就是要遵循客觀規律;要知禮崇禮;要懂得知言察言,知人識人。《論語》中有107處提到“君子”,“君子”主要是指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也有的地方是指品德高尚、德才兼備而又有地位的人,還有的地方是指有地位、有權勢的人。本文的“君子”主要是講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孔子本人就是一個君子。《論語》可說是孔子君子人生的真實寫照。孔子的君子觀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君子有德有才

君子自然是有德有才之人,有德有才方能稱得上君子。君子之德,發乎本心,推己及人,推而廣之。

(一)孝悌仁愛

孝悌是仁愛之心的起始,是德之本、仁之本。《論語》首篇第二章就記載:“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篇》)又說:“仁者愛人。”對孝悌、愛人這種仁愛之德,不論是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中,君子都不會拋棄、放棄(“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以子產為例來說明:“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篇》)《論語》還引用周公對魯公說的話來闡述君子的風範:“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過,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微子篇》)意思是君子不違背、不拋棄親人,不無端結怨於同事,老朋友即使犯了錯誤,隻要不是罪大惡極,就不割斷友情,而是盡量給予幫助,平時待人不求全責備,體現了君子的仁愛寬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