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華史學誌(第五卷)

第九章 史學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優良的史學傳統

字體:16+-

第一節 史學發展的基本規律

一、曆史的發展與曆史認識的發展

從中國史學來看,曆史的發展與曆史認識的發展之相互促進的關係,是史學發展的一個基本規律。“曆史不是‘神’的啟示,而是人的啟示,並且隻能是人的啟示”[1]。人類可以通過認識自己的過去,借以認識自身活動的作用以及這種作用對於未來的意義,從而對自身的前途充滿信心。這是因為社會曆史本來就是人創造的,所以“曆史的啟示”自然“隻能是人的啟示”。這就是說,人類自身的活動必將對人類在認識上產生作用。

那麽,從具體的方麵來說,在人們的社會實踐和認識發展過程中,“曆史的啟示”究竟表現在哪些地方呢?在中國曆史上,從最古老的曆史典籍開始,到後來曆代的史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的著作與言論中,都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見解。而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後,人們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認識,也就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科學的階段。

(一)曆史和規律

中國古代,很多人都懂得從曆史中認識社會發展和各種事物發展的趨勢。司馬遷要考察曆史上的“成敗興壞之理”,因而重視對“事勢”的分析。後來,杜佑講“事理”,柳宗元講“勢”,直到王夫之提出“順必然之勢者,理也”[2],都反映了古人從曆史中認識事物發展趨勢的進程。胡三省和龔自珍都講“史”與“道”的關係,他們說的“道”,比“事勢”、“事理”似乎又要廣泛一些。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都十分強調“史”中包含著“道”。這些,是古人關於從曆史中認識規律的觀念萌芽和初步嚐試,是近代以來人們接受科學的曆史觀的思想前提之一。在中國史學上,人們曆史認識之發展的事實證明,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實踐,要從中獲得某些帶規律性的認識,是不能離開對於與其相關的曆史知識的了解和曆史經驗的總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