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觀漢記》——最早的東漢史
在“正史”創建的過程中,《東觀漢記》和《漢紀》二書,各有其特點和地位。
《東觀漢記》在體裁上不同於《史記》、《漢書》的地方,是有“載記”一目,記王常、劉盆子、樊崇、呂母、隗囂、王元、公孫述、延岑、田戎等事。這些人,或為“群盜”,或為“叛臣”,故以“載記”記之。《東觀漢記》原有誌10篇,多出於蔡邕之手,今僅知律曆、禮、樂、郊祀、天文、地理、朝會、車服篇,而朝會、車服二誌是其新創。[114]《東觀漢記》的“載記”和誌目,對後來紀傳體史書的撰寫,有一定的影響。
《東觀漢記》輯本尚存“序”即史論若幹首。《史通·論讚》說:“《春秋左氏傳》每有發論,假‘君子’以稱之。二傳雲‘公羊子’、‘穀梁子’,《史記》雲‘太史公’。班固曰讚,荀悅曰論,《東觀》曰序,謝承曰序,陳壽曰評,王隱曰議,何法盛曰述,揚雄曰撰,劉昞曰奏,袁宏、裴子野自顯姓名,皇甫謐、葛洪列其所號。史官所撰,通稱史臣。其名萬殊,其義一揆。必取便於時者,則總歸論讚焉。”這是關於史論的多種名稱,而《東觀漢記》的“序”,也是其中一種。現存《東觀漢記》的幾首序,其思想與表述,沒有什麽特色。如漢章帝紀後序是這樣寫的:“孝乎唯孝,友於兄弟,聖之至要也。乾乾夕惕,寅畏皇天,帝王之上行也。明德慎罰,湯、文所務也。密靜天下,容於小大,高宗之極致也。肅宗兼茲四德,以繼祖考。臣下百僚,力誦聖德,紀述明詔,不能辨章,豈敢空言增廣,以累日月之光。”[115]這樣的史論,無異於官樣文章。又如吳漢傳,現存佚文,頗多事跡,然其後序冗長而蒼白,無實質的評論。[116]《東觀漢記》的史論,也有署為“太史官曰”的[117],這是它續撰多次、經曆眾人之手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