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學的理論遺產包含兩大部分,一個部分是人們關於對客觀曆史的理論性認識,這就是本文所說的曆史理論;還有一個部分是人們關於對曆史學的理論性認識,我們稱之為史學理論。由於這兩個部分所要考察的對象不同,故有必要分別加以研究,以推進對它們的認識。同時,由於史學活動也是一種曆史活動,所以在討論關於認識曆史時,也必然會涉及史學;而史學家是史學活動的主體,所以在討論史學家時,也一定不能避開史學家的曆史認識,可見曆史理論與史學理論又是有密切聯係的。[1]本文就是在這個認識的前提下,試就中國古代曆史理論的特點做一個初步的探討。
中國古代史學有沒有曆史理論?這是一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長期困擾著許多史學工作者的問題。有不少同行認為,中國古代史學長於記述而理論貧乏。對中國古代史學產生這種看法,原因是多方麵的。第一,許多史學工作者研究的領域是客觀曆史的某些方麵,一般不甚關注作為一個學科的史學本身的問題,因而不熟悉史學自身的發展情況。第二,史學史是一門年輕的學科,而中國史學史研究者因曆史條件和自身的原因,長期以來也未曾對中國史學上的理論遺產做深入的和有係統的曆史考察與理論說明。第三,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的一些曆史理論與史學理論著作被大量介紹到中國來,引起人們的興趣和關注;有些同行甚至以此為標準去反觀中國古代史學,於是“理論貧乏”之感油然而生。第四,對於東西方史學在表現其理論的內容和形式上,未能充分考察到各自的特點;換言之,在“理論”的探討上,尚未能著眼於從本民族的遺產出發。總之,這種情況的出現,有曆史上的原因,也部分是專業工作者在研究上存在的不足所致。需要說明的是,此種情況,近年逐漸有所改變,前景是令人鼓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