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縱橫:外一種(第二卷)

曆史地看待曆史[1]

字體:16+-

——關於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的思考

從事社會實踐的人,究竟用什麽樣的觀點和方法看待曆史,這不僅決定著他對曆史的看法正確與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他的社會實踐的效果。

一、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

在怎樣看待曆史這一重大問題上,馬克思主義是有完整的理論的。本文所講的一個基本觀點,是曆史的觀點、曆史的態度,即曆史主義。今天,重新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這個基本觀點,對於理論和學術工作來說,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1886年,恩格斯在他的名著《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指出,機械唯物主義的局限性之一,在於它不能把世界理解為一種過程,理解為一種處在不斷的曆史發展中的物質。“因此,對自然界的非曆史觀點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他又指出:“這種非曆史觀點也表現在曆史領域中。在這裏,反對中世紀殘餘的鬥爭限製了人們的視野。中世紀被看作是千年普遍野蠻狀態造成的曆史的簡單中斷;中世紀的巨大進步——歐洲文化領域的擴大,在那裏一個挨著一個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以及14和15世紀的巨大的技術進步,這一切都沒有被人看到。這樣一來,對偉大曆史聯係的合理看法就不可能產生,而曆史至多不過是一部供哲學家使用的例證和插圖的匯集罷了。”[2]恩格斯認為,那種為了反對“中世紀殘餘”而否定“中世紀的巨大進步”的做法,是一種“非曆史的觀點”;而這種“非曆史的觀點”在對曆史的認識上的直接結果,是阻礙著“對偉大曆史聯係的合理看法”的產生。

對於這一基本觀點,列寧有許多結合實際問題的論述。他在批評羅莎·盧森堡對俄國馬克思主義民族綱領的錯誤看法時強調說:“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曆史範圍之內;此外,如果談到某一國家(例如,談到這個國家的民族綱領),那就要估計到在同一曆史時代這個國家不同於其他各國的具體特點。”[3]列寧把這稱作“曆史的具體的問題提法”。他在分析遊擊戰爭的作用和地位時還指出:“馬克思主義要求我們一定要曆史地來考察鬥爭形式的問題。脫離曆史的具體環境來談這個問題,就是不懂得辯證唯物主義的起碼常識。”[4]他在分析曆史上一些戰爭的類型時認為:“我們馬克思主義者既不同於和平主義者也不同於無政府主義者的是,我們認為必須曆史地(從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別地研究每次戰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