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哲學的核心概念是“綿延”,中期以後換稱“生命衝動”,實際是一回事。從“綿延”出發,柏格森建立起他完整的生命哲學理論。
什麽是“綿延”?根據柏格森自己的說法,至少包含下列幾層含義:(1)綿延就是運動,就是發展、變化的過程本身。[1](2)綿延是時間性的,而不是空間性的。他說,物體的運動“是一種在綿延中開展的過程”,一種“不占空間的過程”,一種時間過程。(3)綿延是一種心理體驗和活動狀態,“是一種心理上的綜合,是一種心理的……過程”[2],是心理或意識狀態的動的連續性。(4)在此意義上,綿延就是“自我”或“自我的意識狀態”,是自我的基本存在方式。柏格森認為自我是一種“純情緒性的心理狀態”,而綿延即“唯一實在的東西是那活生生的、發展中的自我”,自我以外的一切事物不過是自我的“鬼影”,是“被純粹綿延投入空間之無聲無息的一種陰影”。[3](5)綿延是絕對自由的意誌。在物理學等以空間事物為對象的自然科學範圍內,一切受因果律與必然律支配,因而無自由可言;而在以純粹綿延的“自我”的意識狀態為對象的心理學範圍內,意誌有絕對的自由。(6)綿延作為心理、意識的純粹運動,是純粹的質,不具量的特性,不可作數的測量與分析,“當我們研究純情緒性的心理狀態時……除非通過某種象征的表示,我們幾乎無法數出它們”[4],因為綿延“是性質而不是數量”。[5](7)綿延是一種創造和進化,是新質的不斷湧現,他說:“綿延就是創新,就是形式的創造,就是絕對新的東西的連續製作。”[6](8)然而,綿延不等於新陳代謝,而是保留舊質的新質疊加,是“滾雪球”式的增加,因而,現在即過去的積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