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美學史 第5卷 十九世紀美學

第二節 維謝洛夫斯基的美學思想

字體:16+-

亞曆山大·尼可拉耶維奇·維謝洛夫斯基(Але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Веселовский,1838-1906年),俄國著名語言學家、科學院院士,運用曆史比較法研究文學,形成了曆史比較理論,主要美學著作有《曆史詩學》(1899年)、《斯拉夫民族關於所羅門和基托夫拉斯的傳說》(1872年)、《B.A.茹科夫斯基:感情和內心想象的詩歌》(1904年)等。1872年起,他任彼得堡大學普通文學教授。

維謝洛夫斯基把哲學美學與對藝術活動史的具體科學研究對立起來,認為"關於美的科學應該和關於真、善、美同一的陳腐理論一道被根本地改造",並且,在詩歌創作的發展和社會曆史發展之間作直接的類比,根據社會思想"在哲學、宗教和詩學運動中的體現程度和被詞所固定下來的程度",把文學史界定為"社會思想史"[17]。因此,他更多的是力圖從人類心理學、民族學、比較民俗學等新興社會科學的角度,運用曆史比較方法,將美學和文學的研究加以實證化,從而建立他的"曆史詩學"。

他始終認為文學作品是脫離其起源和效果這些精神活動的一件客體,是某種可以與世界上其他事物混同處置、進行比較、以因果關係來說明的"事物"。而文學就是各種作品的總和,而詩學就以它們為對象。這似乎就給文藝學研究和美學的實證化給定了一個以作品(文本)為主的方向,這恰恰就是俄國形式主義者及其他西方形式主義者們的新要求。

在19世紀下半葉這種文藝學和美學的實證化的過程中,維謝洛夫斯基不僅運用曆史比較的方法研究了文學作品的創作與社會的關係,而且特別重視文學作品的形式因素方麵的研究。在建構他的"曆史詩學"時,在選擇一個世界性的進化論詩史中,他力圖通過所有的文學的探本尋源來尋找詩(文學)的手法、主題、形式和體裁的變化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