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美學史 第5卷 十九世紀美學

第一編 德國美學

字體:16+-

引言

19世紀的德國是經過激烈動**而終於完成了統一的。

1815年,拿破侖在滑鐵盧大敗,歐洲開始了封建複辟時期,當時的封建勢力結成了"神聖同盟",法國革命和拿破侖時期在各地完成之改革,盡遭廢棄。這一年,以奧地利為首組成了德意誌聯邦,它包括34個德意誌諸侯小國和4個自由市。德意誌聯邦內部,最強大的是奧地利和普魯士,它們之間爭權奪利,不過,聯邦的建立對於經濟發展仍然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19世紀30年代前期,德國開始了工業革命,逐步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業勞動。1834年以普魯士為盟主的德意誌關稅同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德意誌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與此同時,國內的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的矛盾,以及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也不斷高漲。隨著法國1830年7月革命的爆發,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日益風起雲湧,德國也處於風雨飄搖之中。1844年西裏西亞紡織工人起義。1836年在巴黎成立的第一個德國工人組織("正義者同盟"),到1847年在倫敦舉行的同盟第一次大會上正式把"正義者同盟"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受同盟委托草擬的《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宣告了科學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已經開始。

1848年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從法國的二月革命開始,德國農民開始暴動,3月維也納人民武裝起義,推翻了封建製度,梅特涅政府垮台,"神聖同盟"宣告結束。在奧地利革命的鼓舞下,普魯士的柏林也爆發了人民起義,並取得了暫時勝利。但是,最終由於德國資產階級的軟弱無力,害怕人民的力量,不僅未能完成自下而上地統一德意誌、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的任務,而且導致了1848年德國革命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