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1846年年底1847年年初的《詩歌與散文中的德國社會主義》一文,是恩格斯確立唯物主義史觀後對當時彌漫於德國文壇的市民小資產階級思潮所作的深刻批判。當時的德國仍然是君主專製的封建國家,經濟貧困,政治分裂,工業落後,資產階級人數少,市民小資產階級占了絕大多數。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在德國,16世紀遺留下來的、從那時起經常以不同形式重新出現的小資產階級,是現存製度的真實的社會基礎"[1]。"真正社會主義"思潮,正是當德國資產階級開始起來爭取自己的地位和權力鬥爭的時候出現的。這種思潮搬進了法國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文獻,卻用黑格爾的思辨哲學和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加以改造,使之具有一種抽象的道德性質。它自稱不代表無產階級利益,而是代表人性的利益即一般人的利益。德國小資產階級之所以提出"真正社會主義",是因為他們一方麵害怕資產階級的發展,另一方麵又對無產階級力量感到恐懼。這種"真正社會主義"在實踐中既成為德國各邦專製政府及其隨從順手抓來嚇唬剛剛起來鬥爭的資產階級的稻草人,又是他們鎮壓德國工人起義的同時添加的麻醉劑。
"真正社會主義"在文學方麵的代表人物是卡爾·格律恩、卡爾·倍克等人。恩格斯在《詩歌與散文中的德國社會主義》中集中批判了"真正社會主義"的文學創作及其美學觀點。
該文第一部分《卡爾·倍克"窮人之歌",或"真正的社會主義"的詩歌》,通過對卡爾·倍克的《窮人之歌》等的分析,指出真正的社會主義者所歌頌的"窮人",實際上是充滿鄙俗氣的小市民。作者用小市民的無知和幻想竭力美化資產者,醜化無產階級。恩格斯一針見血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