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美學史 第5卷 十九世紀美學

序論

字體:16+-

19世紀對於西方(尤其是歐洲)來說是一個革命風雲變幻,科學技術日益發展,哲學思潮不斷轉型,文藝流派更迭頻繁,整個社會既大幅度進步又有深層次矛盾的大發展、大動**、大轉變的時期。

在這樣的社會曆史背景下,西方美學也處在一種全麵推進和深刻變化之中,實際上正在醞釀著從傳統美學向現代美學的轉變,奏響了西方現代美學思潮主旋律的序曲。

19世紀西方美學的主要成就首先在於,德國古典美學的發展,形成了西方美學的第一個高峰。在古希臘羅馬以來的豐富積累的基礎上,經過了18世紀英國經驗派與大陸理性派的分化論爭以及1750年美學學科的獨立,西方美學在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的直接推動下,在德國開出了美麗的精神之花——德國古典美學。從1790年康德的《判斷力批判》的出版,到1838年黑格爾的《美學講演錄》的整理出版,德國古典美學使西方美學形成了獨立發展以後的第一個高峰,屹立起了西方資產階級美學經典形態的難以超越的"珠穆朗瑪峰",同時也使傳統的形而上思辨的美學體係走到了盡頭,給現代美學的發展提出了挑戰和機遇,成了西方現代美學的出發點和生長點。19世紀40年代以後的西方美學思潮的分化和發展,20世紀西方現代美學的形形色色的美學流派及其兩大主潮(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的形成和演化,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德國古典美學息息相關。

19世紀西方美學的另一個主要成就是,俄國革命民主主義美學的興起和發展。在俄國國內經濟、政治、文化的變革和革命的推動下,在繼承和批判德國古典美學的基礎上,別林斯基創立了俄國革命民主主義的現實主義美學思想體係,經過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的進一步努力,俄國革命民主主義的現實主義美學趨於成熟,從而形成了西方資產階級美學的第二個高峰,有力地推動了俄國和歐洲的現實主義文學藝術思潮的形成和發展,並且在20世紀20年代以後世界無產階級美學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思潮的興起和深化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曆史作用。當然,由於俄國革命民主主義美學是以舊唯物主義(特別是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唯物主義)為其哲學基礎的,雖然在舊唯物主義的範圍內達到了可能達到的高峰,然而也明顯地暴露出了它所固有的內在矛盾,使得皮薩列夫不得不無可奈何地宣布在舊唯物主義範圍之內的"美學的毀滅",也使得像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這樣的現實主義文學大師,突破舊唯物主義的限製,向情感領域或心靈深處去尋求現實主義美學的拓展和深化。此外,針對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現實主義美學的內容和主導傾向,俄國形式美學的反撥趨向亦初步形成,為20世紀科學主義美學思潮中形式主義美學、結構主義美學的產生和變化拉開了序幕,這便是波傑布尼亞和維謝洛夫斯基的語文學形式美學在19世紀末的勃興。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