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殖民的主體性反思:對文化殖民主義的批判

一、文化殖民:後殖民主義的中心議題

字體:16+-

在學界,大家一般認為文化殖民與文化霸權具有大致相近的含義,故一般放在同等意義上使用。那麽,文化殖民或文化霸權到底意欲何為呢?根據現有的資料,“文化霸權”(Culture Hegemony)這一概念無疑來自於葛蘭西。在葛蘭西那裏,霸權(hegemony)包括“強製”和“同意”兩個方麵。葛蘭西認為,統治階級進行霸權統治主要采取兩種方式:第一,“強製”統治的方式,即以政治、法律等實力直接強製控製;第二,“同意”統治的方式,或者也可稱為領導權的方式,即通過積極說服(道德和哲學的)的方式,贏得社會主要團體的同意和認可、接受,從而取得領導和控製。這第二種方式又可以分為兩個方麵,一是指統治階級說服從屬階級接受,適應和“內在化”統治階級的價值觀和道德行為準則;二是指說服從屬階級相信,不論他們對現行社會秩序有何種看法,不論他們與這種秩序格格不入到何種程度,任何替代選擇可能都是更壞的災難性選擇,也就是說他們別無選擇,隻能接受。葛蘭西所說的“文化霸權”實際上就是指上述的第二種統治方式。所以,有的學者幹脆把葛蘭西意義上的“文化霸權”稱為“文化領導權”,筆者基本同意這一說法。因為,在“文化領導權”的表述中已看不到“霸”的意思,“文化領導權”對社會及其文化意識形態的控製,注重通過社會中多數人自覺自願的認同和接受來實現,它強調控製手段和方式的非暴力性、非強製性或者說非“霸”性。這實際上也是現今絕大多數學者所認可和使用的“文化霸權”概念。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葛蘭西看來,“領導權”的含義中是不存在強製性和暴力性的意思的,因此,在他那裏,“領導權”的概念是與“霸權”相對的。實際上,我們發現,“領導權”的意涵非常接近於中國傳統儒學思想中的“王”、“王道”的含義。“王”的意思,也就是孔子所強調的“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或者如荀子所說的“隆禮尊賢而王”;因此,“王道”所要表達的意義是指以仁、義、禮、智、信等統治天下的政策和方略。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霸權”中“霸權”的含義與直接的暴力性、強製性統治這一漢語意義上的“霸權”所指就不是一回事了。確切地說,“文化霸權”中的“霸權”應該與以服從、接受、認可、同意為基礎的統治——“領導權”具有大致相近的含義。“文化霸權”中的“霸權”也與我們日常所講的“軍事霸權”、“政治霸權”和“經濟霸權”中的“霸權”有所不同,後麵的這一“霸權”就是上麵所說的漢語意義上的“霸權”,它具有直接的暴力性和強製性,而“經濟霸權”中的“霸權”的強製性較之於“軍事霸權”和“政治霸權”中的“霸權”相對弱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