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學

二、袁宏與《後漢紀》

字體:16+-

《後漢紀》三十卷,編年體東漢史,東晉袁宏(328—376年)撰。袁宏,字彥伯,善作詠史詩,以寄其情懷。他任大司馬桓溫府記室,“專綜書記”,為人“強正亮直,雖被溫禮遇,至於辯論,每不阿屈,故榮任不至”[21]。

袁宏對西晉陳壽所撰《三國誌》甚推重,他自稱:“餘以暇日常覽《國誌》,考其君臣,比其行事,雖道謝先代,亦異世一時也。”本著這樣的認識,他撰了一篇《三國名臣頌》,借評論三國名臣抒發對於曆史的見解。他認為:“百姓不能自牧,故立君以治之;明君不能獨治,則為臣以佐之。”[22]他把君臣關係視為致治的關鍵,而維係君臣關係的核心便是“名教”。這個思想,突出地反映在他的《後漢紀》一書中。

袁宏與司馬彪的卒年,兩者相距七十年左右。故袁宏生活的年代,已有多種東漢史著述行世。他說到撰《後漢紀》的起因和經過是:“予嚐讀後漢書,煩穢雜亂,睡而不能竟也。聊以暇日,撰集為《後漢紀》。……前史闕略,多不次敘,錯謬同異,誰使正之?經營八年,疲而不能定。”袁宏撰集時參考、“綴會”的諸家東漢史有:《東觀漢記》、謝承《後漢書》、司馬彪《續漢書》、華嶠《漢後書》、謝沈《後漢書》等。其中司馬彪、華嶠二家,《文心雕龍·史傳》、《史通·古今正史》均有好評,似不應斥為“煩穢雜亂”者。至於“前史闕略”、“錯謬同異”,諸史相比,當是可能的。袁宏的撰述興趣在編年而不在紀傳,所以他在參閱前史的基礎上,又吸收了起居注、名臣奏、諸郡耆舊先賢傳等文獻,仿荀悅《漢紀》撰集此書。曆時八年,最後以張璠《後漢紀》補東漢末年事,全書乃成。其記事,起於“王莽篡漢”,終於“魏以河內之山陽,封漢帝為山陽公”;正式紀年,起更始元年(23年),終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全書各以八卷記光武事和靈、獻事,篇幅占全書一半以上。內容上的這種輕重詳略處置,反映了作者著意於寫出東漢皇朝的興起和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