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二 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變

字體:16+-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自然界對人類具有“優先地位”,自然必然性對人的實踐活動具有強製性;物質生產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物質需求,以維持和再生產人的生命存在,這同樣是一種自然必然性,同樣對人的實踐活動具有強製性。“勞動作為使用價值的創造者,作為有用勞動,是不以一切社會形式為轉移的人類生存條件,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即人類生活得以實現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5]“象野蠻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為了維持和再生產自己的生命,必須與自然進行鬥爭一樣,文明人也必須這樣做;而且在一切社會形態中,在一切可能的生產方式中,他都必須這樣做。這個自然必然性的王國會隨著人的發展而擴大,因為需要會擴大;但是,滿足這種需要的生產力同時也會擴大。”[6]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把物質生產領域叫作人的“必然王國”,並認為人們在物質生產領域內所能實現的自由隻能是:“社會化的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於他們的共同控製之下,而不讓它作為盲目的力量來統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於和最適合於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但是不管怎樣,這個領域始終是一個必然王國。”[7]“自由王國隻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規定要做的勞動終止的地方才開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來說,它存在於真正物質生產領域的彼岸……在這個必然王國的彼岸,作為目的本身的人類能力的發展,真正的自由王國,就開始了。但是,這個自由王國隻有建立在必然王國的基礎上,才能繁榮起來。”[8]馬克思在這裏所說的物質生產領域的“此岸”和“彼岸”,不是一個單純的空間概念,而是一個具有時間意義的曆史範疇,實質上是指勞動時間和自由時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