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三 曆史唯物主義的創立:終結以抽象本體論為基礎的形而上學

字體:16+-

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恩格斯指出:“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而自從曆史也得到唯物主義的解釋以後,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也在這裏開辟出來了。”[63]“這條新的發展道路”,就是從人的存在方式——實踐——出發,去理解和把握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關係,即人與世界的關係,從社會存在出發去理解自然存在,從人的存在出發去解讀存在的意義。這樣,曆史唯物主義便終結了形而上學,並使西方哲學從傳統形態轉向現代形態。

這裏所說的形而上學,不是指它的轉義,即與辯證法相對立意義上的思維方法,而是指其本義,即關於超驗存在之本性的哲學形態。“形而上學就是一種超出存在者之外的追問,以求回過頭來獲得對存在者之為存在者以及存在者整體的理解。”[64]海德格爾的這一見解正確而深刻。形而上學產生之初,研究的就是超感覺的、經驗以外的對象,關注的就是存在物作為存在的那種本質,追求的就是一切實在對象背後的那種“初始本原”、“終極存在”,並把這種存在看作具體事物和特殊存在的“最基本依據”,即本體,然後據此推論出其他一切。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亞裏士多德認為,哲學以“尋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為宗旨,因而是一切智慧中的“最高的智慧”。

形而上學在對存在的存在和世界終極根據的探究中,確立了一種嚴格遵循邏輯的推理規則,即從公理、定理出發,按照推理規則得出必然結論。這無疑具有積極意義,標誌著理論形態的哲學的誕生。然而,從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一直到黑格爾,形而上學中的存在日益脫離現實的事物和現實的人,成為一種抽象的存在、抽象的本體,甚至成為一種君臨人與世界之上的神秘的主宰力量。“形而上學響應作為邏各斯的存在,並因此在其主要形態上看,形而上學就是邏輯學,但卻是思考存在者之存在的邏輯學,因而就是從差異之有差異者(Differenten)方麵被規定的邏輯學:存在——神——邏輯學。”[65]這裏,存在和存在者被混淆了,人的存在被遮蔽了,人的能動性和主體性、人的自由和價值都被消解在這種抽象的本體之中,不管這種抽象的本體是“絕對理性”還是“抽象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