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麵已經闡述,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是曆史唯物主義的理論主題,而對人類解放的探討又必然使曆史唯物主義去探討人的本質和存在方式或生存本體,探討人類曆史運動的一般規律。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人類曆史的“第一個前提”就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而“有生存的個人”總是在人與自然和人與人的雙重關係中存在的。馬克思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指出,生命的生產,無論是通過勞動而達到自己生命的生產,或是通過生育而達到的他人生命的生產,就立即表現為雙重關係:一方麵是自然關係,另一方麵是社會關係。這就是說,對人類解放全麵而深入地探討,必然使曆史唯物主義去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和人與人的關係,從而建構一個新的理論空間。
在我看來,曆史唯物主義對“曆史之謎”的解答同對“人的之謎”的解答是密切相關、融為一體的。對“有生命的個人”的理解必然滲透、包含著對人與自然和人與人關係的理解。飲食男女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可中國唐代的大詩人杜甫所說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卻是一種社會現象,西方大文學家莎士比亞所描述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愛情悲劇同樣是一種社會現象。人類解放的問題不是一個科學問題,也不僅僅是一個“人學”問題,從根本說,它是一個如何看待和處理人與自然和人與人的關係,即人與世界的關係問題,是一個世界觀問題。反過來說,曆史唯物主義就是從人與自然和人與人的雙重關係中去把握人本身,解答“人類解放何以可能”這一問題的。曆史唯物主義不是“人學”,更不是人本唯物主義。
我斷然拒絕普列漢諾夫的這一觀點,這就是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都屬於“最新的唯物主義”,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觀點是在費爾巴哈哲學的內在邏輯所指示的同一方向上發展起來的”。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無原則的糊塗觀念。它表明,普列漢諾夫從根本上混淆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與馬克思的唯物主義的區別,不理解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是人本唯物主義,而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是曆史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