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危機中的重建:唯物主義曆史觀的現代闡釋

三 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

字體:16+-

“根據就是內在存在著的本質,而本質實質上即是根據”,黑格爾的這一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人的本質就是人成為人的內在根據。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明確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26]

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天生就具有的東西,也不是從所有個人身上抽象出來的共同性。現實的人總是處在特定的社會關係中。社會關係使“有生命的個人”成為“現實的個人”,並具有獨特的社會品質。現實的人及其特征,是在後天與他人交往中形成的,是由他在社會關係中的地位決定的。馬克思指出:“黑人就是黑人。隻有在一定的關係下,他才成為奴隸。紡紗機是紡棉花的機器,隻有在一定的關係下,它才成為資本。脫離了這種關係,它也就不是資本了,就像黃金本身並不是貨幣,砂糖並不是砂糖的價格一樣。”[27]

這就是說,使黑人成為奴隸的不是所謂的黑人的“本性”,而是黑人生活在其中的特定的社會關係。真正決定現實的人及其特征的是他所依存的社會關係的狀況。一個人“成為奴隸或成為公民,這是社會的規定,是人和人或A和B的關係。A作為人並不是奴隸。他在社會裏並通過社會才成為奴隸”[28]。要真正認識人的本質,就必須深入社會關係之中。社會關係是多方麵的,有經濟關係、政治關係、思想關係、家庭關係、地緣關係、業緣關係,等等。這些關係不是簡單地堆積拚湊在一起,而是相互聯係、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整體,以“總和”的形式存在著並發揮作用。

毫無疑問,在全部社會關係中,經濟關係即生產關係是決定其他一切社會關係的基本關係,在社會關係的總和中起著支配作用。因此,人們在生產關係中所獲得的規定性構成人的根本規定性。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係表現為階級關係,因而社會關係包含著階級關係。在分析資本家和工人的關係時,馬克思指出:“資本家和雇傭工人,本身不過是資本和雇傭勞動的體現者,人格化,是由社會生產過程加在個人身上的一定的社會性質,是這些一定的社會生產關係的產物。”[29]所以,《資本論》中“涉及的人,隻是經濟範疇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階級關係和利益的承擔者”;“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關係,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係的產物”。[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