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危機中的重建:唯物主義曆史觀的現代闡釋

五 唯物史觀的理論基礎及其演變

字體:16+-

從馬克思創立唯物主義曆史觀的曆史進程和思維邏輯,以及馬克思和恩格斯走向唯物史觀的不同思想道路可以看出,科學的實踐觀構成了唯物史觀的理論基礎。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曆史是人的實踐活動在時間中展開,而人的實踐活動蘊含著三重關係,即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意識的關係;曆史的進程及其規律始終表現為“人”、“意”、“物”三種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三種關係和三種因素實質上就是曆史的主體與客體的關係。曆史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曆史規律性,曆史規律不可能脫離主體活動而成為獨立的實體,但又不依主體的意識為轉移,並反過來製約甚至決定著人的活動的總體方向。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自在自為運動著的是人類改造外部世界的物質實踐活動。正是實踐,一方麵為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麵也為人們改造、創造社會關係提供了基礎。實踐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的根據和基礎。舊唯物主義之所以在曆史領域中陷入唯心主義,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不理解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曆史不過是人的實踐活動在時間中的展開。馬克思把科學的實踐觀作為曆史觀的理論基礎,則使曆史觀從唯心主義的樊籬下解放出來,並且消除了“精神的曆史”與“物質的自然”對立的神話,填平了人本主義與科學主義之間的鴻溝。

對於曆史,隻從客體的方麵,把它當作自然界一樣去研究,不可能把握曆史的特質——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隻從主體的方麵去研究,不把曆史看作一個客觀的過程,抹殺其內在規律,這正是唯心主義的陳腐觀念。馬克思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以科學的實踐觀為理論基礎,從實踐出發去把握曆史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從而發現了社會生活的本質,發現了人的存在方式,發現了人與環境的辯證關係,發現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一句話,發現了人類社會運動的一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