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代史學論稿(增訂本)(第七卷)

史學家和政治

字體:16+-

——關於唐代史學與政治關係的考察[1]

一、史學家的政治情懷

唐皇朝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一個盛大的朝代。史學,作為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對於唐皇朝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突出地反映了史學與政治的密切關係。史學家和政治的關係以及政治家和史學的關係,是它的兩個主要方麵,本文著重考察前一個方麵,即史學家和政治的關係。

中國古代史家曆來有強烈的曆史意識。隨著曆史的進步,這種曆史意識在不斷地深化著。同時,中國古代史家也有關心政治的優良傳統,不少優秀的史家都具有飽滿、深沉的政治情懷。這種情況,在唐代史學上是很突出的。首先,唐代史家把撰修前朝史不僅看作是史學工作的一部分,而且看作是政治統治的需要。武德四年(621年)唐皇朝建立不久,天下尚未安定,史學家令狐德棻就向唐高祖李淵提出建議:

竊見近代已來,多無正史。梁、陳及齊,猶有文籍,至周、隋遭大業離亂,多有遺闕。當今耳目猶接,尚有可憑,如更數十年後,恐事跡湮沒。陛下既受禪於隋,複承周氏曆數,國家二祖功業,並在周時。如文史不存,何以貽鑒今古?如臣愚見,並請修之。[2]

在這裏,令狐德棻首先從曆史的角度提出了修撰“近代”曆朝正史的重要性,又從政治的角度強調了修撰周、隋二代正史的必要性,其中也還講到了這種修撰工作的可能性。令狐德棻的建議,在反映唐初史家的曆史意識和政治情懷方麵,是有代表性的。他的建議是在唐皇朝建立伊始就提出來的,著眼於政治無疑是他的重要的出發點。宋人很讚賞令狐德棻的這種見識,指出:“夫典章圖史,有國者尤急,所以考存亡成敗,陳諸前而為之戒。方天下初定,德棻首發其議,而後唐之文物粲然,誠知治之本歟!”[3]從政治的觀點來看,“誠知治之本歟”這句話的分量很重,也講得中肯。唐初有梁、陳、齊、周、隋“五代史”和《五代史誌》的撰述,有《晉書》的重新撰寫,都跟令狐德棻這個建議有直接的或間接的關係,李延壽的《南史》和《北史》,也是在這個總的形勢的影響下編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