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代史學論稿(增訂本)(第七卷)

再讀《貞觀政要》[1]

字體:16+-

每閱《貞觀政要》,見其君臣議論,大可規法。

——金熙宗(《金史·熙宗本紀》)

《貞觀政要》者,唐太宗文皇帝之嘉言善行、良法美政,而史臣吳兢編類之書也。

——[元]戈直《貞觀政要》序

其論治亂興亡,利害得失,明白切要,可為鑒戒。

——明憲宗《貞觀政要》序

餘嚐讀其書,想其時,未嚐不三複而歎曰:貞觀之治盛矣。

——清高宗《貞觀政要》序

1979年,我開始研究唐代史學不久,就被吳兢(670—749年)所著《貞觀政要》一書深深地吸引住了。那年,正值吳兢逝世1230周年,遂寫了一篇關於吳兢和《貞觀政要》的論文,以示紀念。因為吳兢是唐代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這篇論文就寄給《開封師範學院學報》(今《河南大學學報》前身)發表。此後,《貞觀政要》便成了我經常閱讀的史書。今年(1999年)是吳兢逝世1250周年,再讀其書,溫故知新,撰成此文,借以表達對這位酷愛史學、秉筆直書的史家的敬意和對《貞觀政要》的一點新認識。

一、一個秉筆直書的史家和一部久具魅力的史書

吳兢生於唐高宗總章三年(670年),卒於唐玄宗天寶八年(749年),一生經曆了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五朝。他因“勵誌勤學,博通經史”而受到人們的器重。他從武則天長安年間(701—704年)起任史職,前後近30年,參與皇家史館多種撰述。開元十七年(729年)以後,他不再任史職,但仍致力於曆史撰述,直至辭世為止。

吳兢一生著述豐富,據《新唐書·藝文誌》著錄,有:《唐書》100卷、《唐春秋》30卷、《唐史備闕記》10卷、《太宗勳史》1卷、《貞觀政要》10卷、《中宗實錄》20卷、《睿宗實錄》5卷、《唐名臣奏》10卷;此外,他還參與《則天皇後實錄》20卷的修訂和集體撰述的《唐書》130卷的工作。他還撰有兵書、醫書、目錄書和梁、陳、齊、周、隋五代史的簡本等。當然,吳兢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撰寫唐朝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