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史學和社會有什麽關係?史學在社會中應處於什麽位置?人是社會的主體,史學和人又是什麽關係?史學在人的社會實踐中應占有什麽位置?對於這些問題,人們或許很少作認真的考慮,甚至許多人並不關注以致並未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
然而,事實上每一個時代的人都麵臨著這樣的問題,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用自己的行動在“回答”這些問題。誠如唐代史學家劉知幾所說:“史之為務,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務,為國家之要道。”(《史通·史官建置》)劉知幾用“急務”和“要道”來說明史學同人、社會、國家的關係,可以想見其關係之密切,其位置的重要。
古人如此。那麽,今人應當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呢?毛澤東作為20世紀的一位偉大曆史人物,他曾經這樣說過:“學習我們的曆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曆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於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曆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曆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曆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對於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33~534頁)這些話,一方麵說明馬克思主義者不應當“割斷”曆史,另一方麵則著重指出曆史知識“對於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的重要作用。其語氣之重,有逾前人。
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中國曆史上,古往今來,人們關於史學同社會的關係,尤其是史學在社會中處於重要位置的認識及其相關的史學活動與社會活動,種種嘉言懿行,史不絕書。這是中國史學的一個優良傳統,也是中國社會曆來存在的一個特點。在當今的中國社會,人們有必要進一步認識史學在社會中的位置,為的是更好地發揮史學的社會功能,推進社會進步和曆史發展,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從這個意義上說,史學是中華民族的一個精神家園,讓我們真誠地愛護它的存在,努力地促進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