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馬斯·閔采爾生平簡介
托馬斯·閔采爾(Thomas Münzer,約1490—1525)是與托馬斯·莫爾同時代的德國革命家,德國農民戰爭的傑出領袖,早期烏托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
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德國,各種矛盾日益激化,儼然成了一個隨時都有可能爆炸的巨大火藥桶。政治上,國內四分五裂,七大選帝侯,十幾個大諸侯,二百多個小諸侯以及數不清的領主、騎士各據一方,並且相互之間經常發生混戰。國內關卡林立,流通的貨幣有上千種之多。這種分裂割據狀態嚴重地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從經濟方麵看,德國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農村人口占全德人口的80%~85%,且絕大部分是依附農民和農奴。農民的負擔極其沉重,他們不僅受封建貴族的殘酷壓榨,還常常要受到城市高利貸者的重利盤剝。工商業主要分布在邊境地區的一些大城市裏,主要從事對外貿易。但德國的城市規模一般都不大,全德沒有一個像法國巴黎、英國倫敦那樣的全國性工商業中心。經濟的分散反過來又阻礙了政治的統一。同時,德國又是羅馬教廷掠奪的主要對象,有“教皇的奶牛”之稱。教皇每年都從德國榨取大量錢財。教會不但強迫農民繳納“什一稅”,而且教堂和修道院還能通過本身擁有的大量土地和農奴獲取巨額收入。也就是說,德國農民除了受世俗封建主的殘酷壓榨之外,還深受天主教會的重利盤剝。當時的德國是各種社會矛盾最為尖銳、突出的地方:廣大農民和城市平民既渴望擺脫世俗封建主和正在萌芽的新興資產者的壓迫和剝削,也渴望擺脫羅馬教廷和教會階層的壓迫和剝削;新興的資產者既不滿世俗封建勢力的巧取豪奪,更不滿羅馬教廷貪得無厭的劫掠,希望實現國家中央集權,建立民族的“廉價教會”;世俗封建主覬覦教會的財富,迫切希望削減教權、侵吞教產;騎士階層既垂涎教會的巨額財產,又夢想恢複和提高騎士的地位,主張排除羅馬教廷勢力,建立統一的帝國;城鄉下層教士因為生活比較清苦,也對高級教士和羅馬教皇心懷怨懟。顯然,在這諸多矛盾中,天主教會是矛盾的焦點,成了眾矢之的。閔采爾正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主張把宗教改革和社會變革結合起來,提出了徹底改革現實社會、建立“千年天國”的革命學說,反映了城鄉無產者和廣大貧苦農民渴望擺脫一切剝削和壓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