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馬斯·莫爾生平簡介
托馬斯·莫爾(1478—1535)是英國著名人文主義思想家、亨利八世時期的著名政治家,也是烏托邦社會主義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他的《烏托邦》一書的發表是烏托邦社會主義誕生的標誌。
托馬斯·莫爾正式登上英國政治舞台的時候,英國才剛剛邁進被稱為“曆史上真正的黃金時代”的都鐸王朝的門檻兒。
亨利七世結束了數十年的內戰,開創了一個穩定發展的新時代。隨著政治的統一,各地區的經濟聯係逐步得到加強,封建農業開始向資本主義農業轉變,導致英國農村出現了許多資本主義農場,出現了一批與資本主義密切聯係的新貴族,他們把積累起來的資本直接或間接地投入工業,使得英國的工業、手工業迅速發展起來。新貴族和新興資產者的力量在戰爭中特別是戰後的迅速增長,隱隱呈現即將上升為新建立的君主專製政體支柱的趨勢。
亨利七世實行重商主義政策,積極保護和扶持英國民族工業,對英國社會的各個方麵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重商主義政策刺激了毛紡織業的突飛猛進,而對羊毛的需求量激增,造成了羊毛價格的節節上揚,養羊業遂成一本萬利的事業。貴族和鄉紳為追求高額利潤,把古老的公有“敞地”圍起來,變成雇工放牧的草場,從而拉開了圈地運動的序幕。圈地運動造成大量農民破產,帶來了農村土地所有製的變革,隨之而來的是經營方式和耕作方法的變革。
用暴力剝奪農民的土地,進行原始資本積累,這在西歐各國封建社會解體時期都程度不同地出現過,不過,真正發展成大規模血腥的圈地運動的,則以英國最為典型。在特殊的曆史條件下,在英國,資本主義生產和經營方式首先侵襲了農業,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極為粗放的經營方式即牧場經濟在廣大農村地區迅速擴張開來,使得地產迅速集中到少數人手裏,同時又通過耕作方式的改良造成勞動力的大量過剩,這種“解放”勞動力的過程是以極為殘酷的方式進行的。由於工業發展滯後無力吸收急劇增加的剩餘勞動力,尤其是大量沒有知識和技能的剩餘勞動力,這樣便造成了成千上萬突然失去土地的農民到處流浪的慘劇。加上英國政府又頒布了一係列殘酷懲辦流浪者的血腥立法,失地農民的處境進一步惡化。圈地運動一方麵破壞了農村封建土地關係,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另一方麵也加劇了社會兩極分化,土地日益集中到農業資本家和資產階級化了的新貴族手裏,而大批農民則同生產資料分離,淪為無產者和半無產者,為隨後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廉價的雇傭勞動力。也就是說,在英國,在資本主義尚在封建社會母體裏孕育之時,在資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尚在形成之時,資本主義在日後發展中所暴露的根本性的問題已經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表現了出來,雖然它還是那樣的朦朧不清,那樣的孱弱無力。正像資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尚在形成中一樣,這時的無產者更不可能作為一個階級登上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