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布裏埃爾·邦諾·德·馬布利生平及著述活動
加布裏埃爾·邦諾·德·馬布利(Gabriel Bonnot de Mably,1709—1785),與摩萊裏生活於同一時代的法國18世紀著名思想家,烏托邦社會主義者。
1709年3月14日,馬布利出生於法國格勒諾布爾(Grenoble)的一個貴族家庭,青年時期曾就學於著名的裏昂耶穌會學院,很早就受到人文主義和啟蒙思想的影響。從耶穌會學院畢業後,一度擔任神職人員,但他很快便厭倦了這份工作,返回家鄉格勒諾布爾,潛心研究古典文學、哲學和曆史,熟讀了柏拉圖、修昔底德、普盧塔克、西塞羅等人的著作。1740年,馬布利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羅馬和法國的比較》,闡述了法國君主製度的必要性。1742年,進入外交部任職。1746年,正當馬布利有望在政界飛黃騰達時,他又毅然離開外交部,退回書齋,此後再未踏足官場。
啟蒙思潮的影響,尤其是外交活動讓他廣泛接觸到各國社會現實,了解了專製的黑暗、資本的惡行以及廣大勞動群眾的悲慘處境,促使馬布利轉向對現實製度的否定,並最終轉向烏托邦社會主義。他後來在談到這一轉變時寫道:“我的思想被歐洲呈現的痛苦而毫無意義的情景折磨了很久以後,才沉湎於這個甜蜜的理想,我的心充滿了愉快的希望。我幾乎為自己創造的幻景迷住,十分不願意跟它離開。”他甚至想“永遠忘掉歐洲,而不再看到我們政府的非人狂行和我們同胞的不幸”,去一個“沒有歐洲的偏見和欲念的新天地去定居”[75]。
離開官場後,馬布利專心從事著述,撰寫了大量文章和著作。
1748年,馬布利出版《根據從1648年威斯特伐裏亞和約到現在的各項條約建立的歐洲國際法》,批判歐洲各國的對外政策,並首次提出準備用後半生時間解決諸如財富分配不均、自由的匱乏、人對人的奴役以及現實製度與自然規律的矛盾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