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任洪淵的詩

樂善橋

字體:16+-

並序

邛崍山間,白沫江從天台山近天的峰頂流下,流進岷江流進長江。

二月三月,春潮的白沫,一江玉碎的水花,似流動的霜,漫野的白露,濺灑的梨花雪霰。

流過平落古鎮。赭紅砂石樂善橋臥在江上,等他,80多年了。清朝早已從橋上走過。從東橋頭朝上遊,13株古老的黃角樹排列在岸邊,儀仗一樣的,一株一重籠罩江籠罩岸的蔥鬱,蔥鬱掩映著蔥鬱,橋,便浮現在這13重掩映中。等他,橋在引著,而樹在隱著。再從東岸往西岸,橋麵的新月弧線緩緩拋著,拋過八百尺,九百尺,一千尺,與橋下7孔橋拱的心形拋線,連連,斷斷,好像有什麽藏了一半,又好像有什麽露了一半。

1937年夏曆8月14日,樂善橋上遊,東岸,在第二株黃角樹後臨江的一戶民居裏,一個男孩出生了。除了年年將圓的未圓月,一個永遠沒有最後完成的先兆,好像並不是在回應什麽的呼喚。

洪淵,誰第一個叫出這個名字?他出生的時候,父親在國民黨的成都監獄,不滿周歲,父親已經遠在太行山抗日根據地。他的童年父親不在場。

他在白沫江水聲中成長,在橋畔成長。

6年,他的母親也退場了。聽說,她是那個年代的平落鎮花(雖然兒子沒有看見過母親美麗的少女時代)。也許是一個高過樂善橋的秘密虛構,以生命的名義驅動兩個同鄉的同齡人同時走過她的麵前,並且以曆史的名義同時規定了他們別無選擇的角色。他們一個是四川大學學生,地下黨員,另一個是黃埔軍校學員。她與他們來同祭一個時代之殤:為她,在他和他對決的殘損曆史裏,是她為他和他殘損的生命。戲劇無形的幕起落著,當一個北上,在敵後6年無音地淡出,另一個從前線有聲地南回。像是演員的舞台換位,他們,一個出場的時候是另一個離場的時候,一個缺位的時候是另一個歸位的時候。她有了第二個家庭,兩個同樣破缺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