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求知明理:日常生活的哲學思考

中國發展的精神因素[11]

字體:16+-

中國過去三十年的發展,有許多因素發揮作用,國內的和國際的,政治的和經濟的,文化的和製度的,等等。這裏所說的“中國發展的精神因素”,是指中國發展的主體即中國人民身上活生生的思想、情感和意誌追求,他們的性格、習慣和精神氣質。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是十全十美的,中華民族也不例外。但作為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爭取自由幸福的偉大曆史進程的最近階段,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既為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傳統的發揮作用提供了極好機會,也為這個古老民族滌**身上的汙濁,追求偉大的精神複興,創造了極好條件。從這個角度來說,著眼於未來更好發展的三十年回顧總結,理所當然地包括對中國發展的精神因素的反思和提煉。

中國發展的精神因素包括許多方麵和層次,它們在改革開放的不同時期發揮不同的作用。大致說來,我們可以把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分為三個時期。

相對來說,在改革開放第一時期,也就是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末,思想領域的最迫切任務是尋找推動發展的精神動力。無論是消極意義上的思想解放、撥亂反正,還是積極意義上的尊重人民群眾的幸福追求、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以及在新的曆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鞏固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在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都特別重要。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進入全速發展的時期。從1992年到1996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1%。到200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5933億元,比1989年增長近兩倍,年均增長9.3%,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六位。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國人民在黨中央領導下在各個方麵努力奮鬥、開拓創新、戰勝困難的結果,同時也是中華民族久經考驗的民族性格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品質發揮作用的結果。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是我國廣大普通勞動者成為我國在國際市場上最重要的競爭優勢的重要原因之一;堅韌不拔的民族性格,是我們經受住國際、國內的風浪考驗的一個重要基礎。前無古人的改革事業和機遇與挑戰同時並存的全球化浪潮,激發了中華兒女的創業**,也升華了古老民族記憶中的憂患意識。在蘇聯東歐劇變、全球化浪潮迅猛波及各國、信息技術全麵影響社會、國內社會和國際社會都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和變化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既大膽嚐試,勇敢闖關,又虛心學習、認真反思;既在輝煌成就麵前居安思危,又在風雲突變之際沉著應對;既努力降低改革成本並使之換取最大收益,又廣泛借鑒海外經驗並使之適應本國國情。尤其值得強調的是,憑著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為全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崇高使命感,黨領導人民不僅勇敢地突破原有發展模式和習慣思維方式,而且及時地把特殊條件下的改革成就轉化為經得起實踐檢驗和曆史考驗的理性承諾和製度安排。這些努力和成就中所體現的中華民族精神品質,值得我們認真總結、精細提煉,並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