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期上看到曹聚仁先生的《閑話揚州》,比那本出名的書有味多了。不過那本書將揚州說得太壞,曹先生又未免說得太好;也不是說得太好,他沒有去過那裏,所說的隻是從詩賦中,曆史上得來的印象。這些自然也是揚州的一麵,不過已然過去,現在的揚州卻不能再給我們那種美夢。
自己從七歲到揚州,一住十三年,才出來念書。家裏是客籍,父親又是在外省當差事的時候多,所以與當地賢豪長者並無來往。他們的雅事,如訪勝,吟詩,賭酒,書畫名家,烹調佳味,我那時全沒有份兒,也全不在行。因此雖住了那麽多年,並不能做揚州通,是很遺憾的。記得的隻是光複的時候,父親正病著,讓一個高等流氓憑了軍政府的名字,敲了一竹杠;還有,在中學的幾年裏,眼見所謂“甩子團”橫行無忌。“甩子”是揚州方言,有時候指那些“怯”的人,有時候指那些滿不在乎的人。“甩子團”不用說是後一類;他們多數是紳宦家子弟,仗著家裏或者“幫”裏的勢力,在各公共場所鬧標勁,如看戲不買票,起哄等等,也有包攬詞訟,調戲婦女的。更可怪的,大鄉紳的仆人可以指揮警察區區長,可以大模大樣招搖過市——這都是民國五六年的事,並非前清君主專製時代。自己當時血氣方剛,看了一肚子氣;可是人微言輕,也隻好讓那口氣憋著罷了。
從前揚州是個大地方,如曹先生那文所說;現在鹽務不行了,簡直就算個沒“落兒”的小城。
可是一般人還忘其所以地要氣派,自以為美,幾乎不知天多高地多厚。這真是所謂“夜郎自大”了。揚州人有“揚虛子”的名字;這個“虛子”有兩種意思,一是大驚小怪,二是以少報多,總而言之,不離乎虛張聲勢的毛病。他們還有個“揚盤”的名字,譬如東西買貴了,人家可以笑話你是“揚盤”;又如店家價錢要的太貴,你可以詰問他,“把我當揚盤看麽?”盤是捧出來給別人看的,正好形容耍氣派的揚州人。又有所謂“商派”,譏笑那些仿效鹽商的奢侈生活的人,那更是氣派中之氣派了。但是這裏隻就一般情形說,刻苦誠篤的君子自然也有;我所敬愛的朋友中,便不缺乏揚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