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曆程及其規律研究

三、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視野

字體:16+-

若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前期發展相比,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方式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其中最為明顯的一點便是隨著中國共產黨的執掌政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被納入了國家的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體製之中,一大批研究人員成了職業性的專門研究者。這使得學術化的研究構成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另一方麵,與李大釗、瞿秋白、李達、毛澤東這些第一代黨的領導人兼具政治領袖和學者雙重身份不同,後來的領導人則主要以政治領袖的身份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樣一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便呈現出一種雙重化方式:一種主要是政治領袖們在實踐中研究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另一種則是學者們主要在學術研究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哲學的立場看,前一種方式無疑是根本性的,但後一種方式卻也非可有可無,而是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但以往的有關研究對後一方麵的關注似乎有所不足,這就造成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研究的欠缺。本項研究試圖對這一欠缺有所補益。

事實上,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術化研究並非脫離了中國實踐的純粹學究式理論構造,而是密切地相關於中國社會實踐的發展的。這種學術化研究的特點,從表麵看,似乎往往表現為一種對於如何闡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思想的探討,而無關於當前的現實實踐。但如果我們透過這種學術化爭論的表層現象,就會發現它在更深的層麵上是相關於現實實踐的,或者說,是與中國現實實踐的變化相匹配的。由此立場觀之,我們就會發現,這一研究進路事實上也是隨著中國社會實踐的轉型而構成了幾個發展階段。我們可以本世紀初為大致界限,將之分為兩個大的階段。前一階段可名之為回歸實踐哲學範式,即從前此的包含實體性哲學範式和主體性哲學範式兩種類型的理論哲學,回歸實踐哲學;後一階段則可名之為回歸馬克思的實踐哲學,即進而從一種籠統的實踐哲學回歸曆史唯物主義。但既然這一研究進路表現為一種對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思想闡釋的變化,那麽,要理解這種變化,還要回到原本的馬克思哲學那裏去,把握住馬克思哲學之為一種現代實踐哲學之實質,以及馬克思實踐哲學的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