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曆程及其規律研究

一、回歸實踐哲學的視野

字體:16+-

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人們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從理論哲學的立場去理解,這一舉動就是一種對於以現成狀態存在的普遍性的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具體應用過程,是外在於原本普遍原理的;而基於實踐哲學的立場,則這一舉動決非外在的,而是馬克思主義就其本質來說所內在地要求的。毫無疑問,從後一立場看此問題,當能深化我們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之理解。

從實踐哲學立場理解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理解馬克思哲學革命的實質乃是對傳統哲學超驗形而上學的顛覆。這一顛覆的要點則是對理論活動較之於實踐活動具有優先性、本源性的否定。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明確地反對以往那種隻是解釋世界的哲學,即理論哲學,而主張一種使解釋世界從屬於改變世界的哲學,即實踐哲學。這一改變決非名詞概念之爭,而是對於以往被顛倒了的理論與實踐關係之徹底的再顛倒。從存在論上看,這一顛倒就是認為理論乃是實踐之派生之物,其本身並無獨立存在之根據。而這又進而意味著,人們必須在其活動中將理論置於具體的實踐之中,成為現實實踐的有效構成成分,而任何現實實踐都是特定時空之中特定人群之活動。因而,要使一種理論成為實踐之有效成分,就必須使之鮮活地存在於特定空間、特定時間內特定人群的活動之中。就此而言,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這一本質規定包含著內在關聯的三個方麵的要求:將其置於特定空間、特定時間和特定人群之中,以保持其作為實踐哲學之鮮活性。對於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實踐來說,這一本質規定的實現就是在這內在關聯的三個方麵的實現,具體而言,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三種“化”在意思上自然各有其側重點,中國化側重的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一特定空間的鮮活存在,時代化側重的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鮮活存在,而大眾化側重的則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社會實踐主體人民大眾實踐之中的鮮活存在,但無論如何,這三個方麵是基於實踐的整體性而互相包含,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