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研究(精裝)

二、真理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

字體:16+-

馬克思主義認為,真理是標誌主觀同客觀相符的哲學範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

真理作為一種主觀對客觀的反映,它不是客觀事物本身,客觀存在的東西自身沒有對錯之分。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它通過思想、理論的形式,也就是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形式表現出來。這些形式都是人們主觀上所特有的。所以從這個方麵說,真理具有主觀性,是一種觀念的存在形態。這可以從以下方麵來理解。

首先,真理的主觀性體現為主體的主觀選擇性。人們的認識固然是對客體或對象的反映,但這種反映卻不是被動的、盲目的。實際上,認識過程是一個由主體所主導的過程。對於特定的認識主體來說,並非所有外在於主體的事物或現象都能成為認識客體,而且進入主體認識範圍的事物或現象也並非其每一個部分、每一個側麵同時都成為認識的對象,其中體現著主體的主觀選擇性。人們總是從自身當下的生活實踐的需要出發來生成和建構自己的對象世界,並積極探求那已經進入對象世界中的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其切入點是事物之與人們的生活實踐需要直接相關的某一或某些部分。離開這種確定的對象性關係,外在事物即使進入人們的感知範圍,人們也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不會自覺地去探求現象背後的本質和規律。正是由於主體的這種主觀選擇性,所以真理性的認識既來源於人們的生活實踐,又能有效地指導和服務於人們的生活實踐。就此而言,真理和價值的區分是相對的,在本質上二者是統一的,並貫穿於主體認識的全過程。

其次,真理的主觀性體現為主體的主觀創造性。人們的認識之所以不是被動的,認識的結果作為觀念形態的存在與認識客體之所以有原則的區別,二者不能等同,還在於人們的認識活動及其結果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和創造性的產物。主體在按照其內在尺度去認識、把握客體時,是根據自己特定的知識結構、認知圖式去同化客體,將蘊藏於客體中的信息主觀化,進而對其進行加工、整理和改造,然後再將主觀信息輸出為客觀信息,外化為知識,並對知識的客觀性作出檢驗和判定。就感性認識來說,其所把握的客體的現象,是客體信息輸入人腦後,被感覺、知覺、表象等形式所整合,又反饋到客體而形成的結果;而就理性認識來說,其所把握的客體的本質和規律是對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現象進一步概括、重構和升華,將完整的表象轉化為抽象的規定,又把抽象的規定綜合為理性具體,從而形成的理論觀念。以這種理論觀念(經過實踐觀念) 所指導的實踐如果取得了預期結果,達到了預想的目的,從而證明這種理論觀念具有客觀性,那麽它就是真理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