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研究(精裝)

二、思想實現:理論回到實踐的過程

字體:16+-

理論向實踐的飛躍,一方麵,這是理論本身的要求。人的全部活動無非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形成理性認識並不是認識的目的,它的目的是完成第二次飛躍,實現改造世界的任務。另一方麵,由理論到實踐也是實踐本身的要求。沒有正確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隻有在正確的思想指導下,才能自覺地實現改造世界的目的。此外,在實踐中獲得的理論,還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加以修正、補充和發展。總之,無論是理論要服務於實踐也好,實踐要由理論來指導也好,都說明了理性認識向實踐的飛躍是絕對必要和重要的。

理論回到實踐的過程,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辯證發展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體依據一定的理論,按照一定的方式,通過一定的工具作用於客體,引起對象的改變,實現一定的目的。在這裏,不僅客體要按照主體的意誌發生一定的變化,理論本身以及掌握和運用理論的主體本身,也要按照客體的要求和實踐活動的要求發生一定的變化。而且可以說,客體的變化,不過是理論和主體變化的必然繼續和最終結果。正是這多種因素在相互作用中有規律分階段地運動、變化和發展,構成了理論回到實踐的諸環節。隻有全麵地研究和整體地把握這諸多因素變化發展的諸環節及其相互關係,才能具體地說明理論回到實踐的辯證途徑。

第一,理論本身的變化和發展,這既是理論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也是主體所從事的實踐活動之具體性的客觀要求。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是第一次飛躍的繼續和發展。作為這次飛躍起點的理論是第一次飛躍的結果和產物,它具有兩個基本的特點:其一,就其內容來看,它具有創新性。新理論的產生往往是以人們對理論或實際生活中的難題進行攻關為發端的。這難題可能是曆史上長期懸而未決的,如“哥德巴赫猜想”;也可能是現實生活中的新現象、新問題需要加以說明,如“飛碟之謎”;還可能是人們物質和精神的生產與生活中的某種新需要要求人們去加以實現,如生產巡航速度更快的飛行器或運算速度更快的電子計算機等。因此,新理論總是包含著對客觀世界中新領域、新現象、新客體的說明,這是知識生產創新性的具體表現。其二,就其形式來說,理論知識具有抽象性,它往往以新概念、新範疇和邏輯體係的形式抽象地反映著客體的外部現象、內在本質、固有屬性和運動規律等,是客觀對象在觀念中的再現。可見,將要回到實踐的理論是創新性和抽象性的統一,是主體實踐活動的客觀依據。那麽,這種理論能否直接地運用於實踐,具體地指導主體改造客體的實踐活動呢?不能,因為它不符合實踐活動具體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