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意義上,需要是一切生物體的共同特征,是生物區別於非生物的一個重要標誌。生物體的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依靠對外部事物的攝取和交換,因此,客觀地存在一個需要及其滿足的問題。人的需要是生物需要的一種特殊形式。與一般生物、動物的需要不同,人的需要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首先,人的需要具有社會性。
人的需要就其主要方麵說,是由社會產生的,是人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的。人可以認識需要,調節需要,可以隨著實踐的發展形成新的需要,並根據需要和現實條件,創造出世界上不曾有過的而能夠滿足自己需要的對象和手段。動物的需要是一種純粹的自然需要。它是自然形成的,通過自身本能的方式表現出來,並以自然的方式得以實現的。人的需要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性需要,帶有社會性。
人的需要的內容無不受社會條件的製約,並以社會的方式得以實現。那些本身屬於社會現象的需要的社會性就不用說了,即使人的自然需要也必然帶有人類社會的特性。人的自然需要已經由社會的影響“人化”了和“文明化”了。隨著社會的發展,自然需要的水平不斷提高,內容不斷變化,滿足的方式也不斷改善。
人的需要的滿足過程體現在社會互補上。社會生活中人的需要的滿足是相互的,一個人的勞動及其產品,可以為滿足自己的需要服務,更主要的是為滿足別人、滿足社會的需要服務。也就是說,“一個人的需要可以用另一個人的產品來滿足,反過來也一樣;一個人能生產出另一個人所需要的物品”。而在動物界中,這是決不可能發生的現象。“不可能發生大象為老虎生產,或者一些動物為另一些動物生產的情況。例如,一窩蜜蜂實質上隻是一隻蜜蜂,它們都生產同一種東西。”[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