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研究

二、人的理論的研究曆史

字體:16+-

對人的哲學理解,這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課題。自從哲學產生以來,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的生活使命,就一直作為一個最廣泛、最困擾人的哲學問題存在著。

中國傳統哲學的內容是以人與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主題而展開的。人生哲學是它的最基本的內容。馮友蘭先生說,哲學就是關於人的學問。這是對中國傳統哲學最恰切的概括。許多哲學家對人性善惡、人生奧秘進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提出許多合理的、至今仍有啟發意義的思想觀點。例如,“天地之性人為貴”,“天人合一”的天人觀;“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主義;“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發憤忘食”的持生規範;“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立身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準則,等等,都無不包含著積極因素,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我們應該進一步繼承和發揚。

當然,中國傳統哲學在對人的理解中也存在一些明顯的缺陷:“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別尊卑,明貴賤”的封建禮製;“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權思想,特別是在個人與社會關係、個人行為規範中,重人倫輕自由,重群體輕個體,重平均輕競爭,重傳統輕創造,等等。這都是我們今天應予剔除的糟粕。

西方古典哲學是一種智慧之學,在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論述中也包含著十分豐富的人學理論的內容。古希臘就提出了“認識你自己”的要求,形成“人是第一重要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思想觀念,產生“人是政治動物”的哲學命題。中世紀的煩瑣哲學、近代的啟蒙哲學也都企圖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理解人,先後提出了“人是上帝的奴仆”、“人是機器”、“人是宗教動物”、“人是經濟動物”、“人是理性動物”、“人是環境的產物”和“人是教育的產物”等不同的看法。其中,“自然性”、“理性”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享有普遍的吸引力。德國古典哲學對人的問題曾給予極大的關注。按照康德的說法,人的問題屬於那些不能不使每一個人焦慮不安的問題。康德把人的問題概括為“我是什麽”、“我能知道什麽”、“我應該做什麽”、“我能希望什麽”等幾個不同的方麵,並以此構建他的龐大的哲學體係。黑格爾依據他的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解釋人的本質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提出不少深刻的見解,在某些方麵接近了曆史唯物主義。當然在本質上,它是頭足顛倒的,是唯心主義的。費爾巴哈恢複了唯物主義的權威。費爾巴哈唯物主義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他的人本主義。他用“自然界”和“人”這兩個詞來概括他的全部學說和觀點,試圖把人放在其哲學研究的中心,把人的自然性看作他的人本主義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