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個係統。人的生存和發展涉及自然、社會和思想等諸多方麵。人是自然存在物、社會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的統一體,是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的統一體。馬克思研究人始終堅持多種學科的相互作用,力求多角度、多層次地揭示“整體的人”。列寧說過,馬克思的思想有三個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經濟學、法國社會主義理論的直接繼承和發展。但是,不應當把列寧的話理解為:馬克思的全部思想隻是來自德國哲學、英國經濟學和法國的社會主義理論;更不能把馬克思的人學思想理解為隻是來自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批判地汲取了人類曆史上一切優秀的文化遺產。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嚴整的體係,其中每一個組成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三個來源的影響,尤其是對於人學來說,空想社會主義傳統和古典經濟學的意義並不亞於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形成,實際上是哲學、經濟學和政治理論等多學科作用,以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結果。馬克思正是根據理論的內在邏輯和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實際需要,時而研究哲學,時而研究經濟學,時而研究政治理論。馬克思的著作,如《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共產黨宣言》、《反杜林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導言”和“序言”以及《資本論》等,是經濟學著作,也是政治理論和哲學著作。這些著作在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磨滅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每一個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研究者的必讀書目。
從科學史來看,馬克思是當之無愧的偉大的科學家,其研究領域非常廣闊,《資本論》就廣泛運用了自然科學的成果。正如恩格斯所說:“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1]所有這些領域的研究及其獨到的發現,都對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發生了積極的影響和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