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本體論研究(精裝)

第四節 對黑格爾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

字體:16+-

從前麵的討論中可以看出:當馬克思在哲學本體論上轉向費爾巴哈之後,他首先開展出一種哲學批判——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正是這一批判在哲學上把本質性導回到市民社會,從而要求深入到國民經濟學中去。而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性分析在直接成為共產主義理論表述的同時,又富有成果地返回到哲學領域(首先是本體論領域),從而重新開啟了新一輪的哲學—形而上學批判——對黑格爾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盡管這一哲學批判依然沿用了費爾巴哈的“人道主義”和“自然主義”的口號,但整個內容已經在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中大大地豐富了。不僅如此,這一批判本身實際上已在本體論上達到了“對象性活動”的原理,從而意味著對費爾巴哈哲學本體論的超越——盡管馬克思在當時並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

《巴黎手稿》在哲學本體論上的重要性,集中體現在“對象性—活動”這一初步的原理中。這一原理不僅是對費爾巴哈感性對象性原則的確認,而且是對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德國唯心主義“活動”原則的新批判。在《德法年鑒》時期,馬克思認為費爾巴哈已經完成了對黑格爾哲學的總批判,並經由這一批判而發現了哲學—形而上學的異化本質。但《手稿》卻開始意識到,似乎這一批判還沒有最終完成,似乎對黑格爾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再度成為必要的了。這一點本身就是意味深長的。正是在對黑格爾哲學和一般哲學的新一輪批判中,馬克思開始獲得了新的本體論出發點,而這一出發點已經與費爾巴哈相當不同了。馬克思哲學之主導的本體論原理是在《手稿》中初露端倪的。

一、“純粹活動”與“對象性活動”

對黑格爾進行批判的本體論起點,一般說來仍是由費爾巴哈所奠定的。馬克思稱費爾巴哈的一大功績是:他把“立足於自身之上並且實證地以自身為基礎的肯定”(感性存在的對象),同“自稱是絕對的肯定的那個否定之否定”(思辨思維的實體、上帝)對立起來。和這個立場相一致,馬克思說,絕對精神的秘密,就是“那個知道自己是絕對自我意識的主體”——神,它就是神秘的主體—客體,也就是絕對者。由於“絕對”的意思就是“無對”,就是非對象性的存在,所以,整個理念無非就是思辨的抽象;全部邏輯學無非表明,抽象思維本身是無,絕對理念本身是無,隻有自然界才是某物。很明顯,在這種一般性上,馬克思的本體論立場與費爾巴哈相一致,而與黑格爾相對立。不過,馬克思並沒有在這樣的一般性上停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