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本體論研究

第二節 從主觀唯心主義到客觀唯心主義

字體:16+-

康德哲學所蘊含的矛盾,在其哲學內部不能得到解決;而德國唯心主義的進一步發展,首先是試圖克服種種矛盾,這樣的努力在費希特哲學中開始出現了。費希特意識到了康德先驗哲學的缺欠,提示了範疇推演的必要性,並通過建構以“自我”為“絕對原則”的唯心主義,來試圖消解康德哲學的矛盾。

一、費希特的“自我”

費希特的哲學是直接從康德哲學出發的,並且特別是對其自我意識原則進行了徹底的闡述和發揮,以至於被黑格爾稱作是“康德哲學的完成”。費希特對康德哲學進行了批判性改造,其矛頭首先指向“自在之物”。在費希特看來,自在之物完全沒有實在性,純屬虛構和多餘。哲學應當依循先驗演繹的基本要求,完成從最高原則出發來考察知識的基本任務。換言之,哲學就是要從一個絕對無條件的確定的根本原理開始,合乎邏輯地推演出一切規定,在原則的統一性中來展開和闡發意識的全部內容。也就是說,從一個無條件的原理來構造整個世界。而這個最高的原理或原則就是“自我”。之所以把“自我”確定為開端或最高原則,是因為人類一切知識的“絕對第一的”、“無條件的”原理必定是自身絕對確信的。[23]唯有自我,即作為“活動本身”的自我意識,才能成為如此這般的原則。“費希特哲學以自我作為哲學發展的出發點,各種範疇都要證明為出於自我的活動。”[24]

費希特從確定的“自我”開始,雖然與笛卡爾有著類似的出發點,但卻已具有相當不同的理解和要求。費希特認為,笛卡爾從自我出發,同時又輕易地容收外來的經驗材料,這就會有損於形成完整一貫的哲學體係。費希特以自我為開端的哲學本體論要求,不僅在於由自我推演出存在,而且在於達成一個邏輯貫通的嚴整體係。依此要求來看,康德的範疇也不是由真正的推演而來,他隻不過做了列舉範疇的工作,是用經驗的方式把純粹知識的規定從邏輯裏搬來,這隻能是非哲學的、不正當的做法。因此,與笛卡爾、康德相區別,費希特要求從“自我”中邏輯一貫地推出並構成各種思維規定。[25]